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居
梅尧臣 〔宋代〕
读易忘饥倦,东窗尽日开。
庭花昏自敛,野蝶昼还来。
谩数过篱笋,遥窥隔叶梅。
唯愁车马入,门外起尘埃。
白话文翻译:
在悠闲的居所中,读书时常常忘却饥饿和疲倦,东窗下的阳光照耀了一整天。庭院中的花朵在黄昏时分悄然合拢,野外的蝴蝶在白天频频光顾。随意地数着篱笆外的竹笋,遥远地窥视着隔叶而开的梅花。唯独感到忧愁的是,车马的喧嚣一旦进入,门外便扬起了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易:容易;常常。
- 倦:疲倦,疲惫。
- 昏:此处指黄昏时分,意为花朵在傍晚时分自行合拢。
- 谩:随意,漫不经心。
- 篱笋:指篱笆外的竹笋。
- 梅:梅花,此处象征清雅和高洁。
- 愁:忧愁,担心。
- 尘埃:尘土,指车马行驶带起的尘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格,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盛开的梅花,常被文人所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与李商隐、杜甫并称。梅尧臣生活在北宋时期,曾担任地方官职,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写生活的细节,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闲居》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书卷中找寻内心平和的情感。这首诗正值宋代社会变革时期,诗人试图通过诗歌寻求内心的安宁。
诗歌鉴赏:
《闲居》是一首充满闲适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淡泊。诗的开头便引入“读易忘饥倦”,表达了读书的乐趣与沉浸感,仿佛在书海中便可忘却世俗的烦恼。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尤为细致,东窗的阳光、庭花的合拢、野蝶的翩翩,仿佛在描绘一个恬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
而后,诗人又轻描淡写地提到“唯愁车马入,门外起尘埃”,这句诗将宁静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外界浮躁的无奈与忧愁。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蕴含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读易忘饥倦:在阅读中,诗人感到心灵的愉悦,完全忘却了饥饿和疲倦,表现出对书籍的沉醉。
- 东窗尽日开:东窗下的阳光照耀着整个白天,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静谧的氛围。
- 庭花昏自敛:黄昏时,庭院中的花朵自然而然地闭合,体现了自然的规律和诗人的细腻观察。
- 野蝶昼还来:白天时,野外的蝴蝶常常飞来,生动地描绘了田园的生机。
- 谩数过篱笋:随意数着篱笆外的竹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遥窥隔叶梅:远远地看见隔着树叶的梅花,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唯愁车马入:只有担忧车马的喧闹会打扰这份宁静。
- 门外起尘埃:车马行驶带来的尘土,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读书”比作忘却烦恼的泉源。
- 拟人:庭花在黄昏时“自敛”,赋予自然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庭花昏自敛,野蝶昼还来”,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忧虑。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籍:象征知识和精神的寄托。
- 东窗:象征光明与希望。
- 庭花:象征美好与静谧。
- 野蝶:象征自由与灵动。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尘埃:象征世俗的烦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活动来忘却饥饿和疲倦?
- A. 吃饭
- B. 读书
- C. 睡觉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
诗人对外界喧嚣的感受是?
- A. 忽视
- B. 喜欢
- C. 忧愁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地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
- 《山中杂诗》:与《闲居》有相似的自然描写,但更强调山中生活的恬淡与自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