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和江宣德醉红妆词)》
时间: 2025-01-24 04:5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花阴(和江宣德醉红妆词)
作者:沈蔚 〔宋代〕
微含清露真珠滴,
怯晓寒脉脉。
秉烛倚雕栏,
今日尊前,
尽是多情客。
从来应与春相得,
有动人标格。
半笑倚春风,
醉脸生红,
不是胭脂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清露如真珠般滴落,令人感到一丝寒意。烛光摇曳,我倚在雕刻的栏杆上,今天来访的朋友都是情意绵绵的。往日与春天总是相得益彰,春天更是妩媚动人。我微微一笑,依靠着春风,脸上泛起红晕,这并不是涂抹的胭脂色。
注释:
- 微含:轻微地含有。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怯晓寒:对清晨的寒冷感到畏惧。
- 秉烛:手持蜡烛。
- 雕栏:精美雕刻的栏杆。
- 多情客:多情的人,指来访的朋友。
- 标格:气质,风度。
- 醉脸生红:醉酒后脸上泛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蔚,宋代词人,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和人情的细腻感受。沈蔚的词风清新婉约,富有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日的宴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酒席上的欢愉氛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惜。
诗歌鉴赏:
沈蔚的《醉花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饮酒作乐的情景。开头“微含清露真珠滴”,以清晨的露水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怯晓寒脉脉”则传达了对晨寒的怯意,细腻地描绘出一种惬意的情感。
诗中“秉烛倚雕栏”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诗人在烛光中依靠着雕花栏杆,显得格外惬意。接下来提到的“今日尊前,尽是多情客”,则从个人的感受转向了对周围友人的关注,显示出一种人际关系的温暖。
“从来应与春相得”一句,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饮酒作乐的情景的暗示,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最后的“醉脸生红,不是胭脂色”以独特的视角结束,醉酒后的红晕不是人工的修饰,而是春天的自然馈赠。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融合了饮酒作乐的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含清露真珠滴: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露水,仿佛是珍珠一般,给人以清新之感。
- 怯晓寒脉脉:表达了对清晨寒气的微微畏惧,传达了一种柔弱而细腻的情感。
- 秉烛倚雕栏:描绘出诗人手持蜡烛,依靠在华丽的栏杆上,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今日尊前,尽是多情客:今天的聚会中,围绕在身边的都是情感丰富的朋友,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从来应与春相得:人和春天总是有着深厚的联系,春天带来的美好正与人们的情感相融和。
- 有动人标格:春天的美好使人动容,标志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 半笑倚春风:轻松愉快地依靠在春风中,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醉脸生红,不是胭脂色:醉酒后的脸庞泛红,强调这种自然的红润与人工修饰的区别,突显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露真珠滴”,用珍珠比喻露水,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怯晓寒”,将寒冷具有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词在意象和结构上都注重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清露: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开始,带有春天的气息。
- 蜡烛:代表温暖与光明,也暗示着聚会的氛围。
- 春风:象征着生命与活力,带来温暖和希望。
- 醉脸:体现了欢愉与放松,反映了人们在春日聚会中的愉悦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怯晓寒”意指什么? A. 害怕早晨的寒冷
B. 喜欢早晨的清新
C. 对寒冷无所谓 -
“醉脸生红”的含义是: A. 涂抹的妆容
B. 酒后自然泛红的脸色
C. 春天的温暖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伤感
B. 欢愉
C. 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相见欢》:李煜的《相见欢》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沈蔚的作品相似,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通过诗词表达了对春天与聚会的热爱,但情感更加复杂,常带有一种哀伤的色彩。
通过这些推荐和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的魅力与丰富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