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弄影 日月潭》

时间: 2025-01-11 05:17:06

远波如镜,荡碎流霞影,满院风花不定。

乱舞芭蕉,碧烟秋色冷。

鸟啼山晚,水落平沙净。

列岫斜阳相映。

缥缈潭云,长留圆桥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弄影 日月潭
作者: 溥儒 〔近代〕

远波如镜,荡碎流霞影,满院风花不定。
乱舞芭蕉,碧烟秋色冷。
鸟啼山晚,水落平沙净。
列岫斜阳相映。
缥缈潭云,长留圆桥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远处的波浪如同镜子一般,映照着流动的霞光,院子里风中的花朵随风摇曳,不定其形。芭蕉随风舞动,秋天的烟雾透着一丝寒意。傍晚时分,鸟儿在山中啼叫,水面平静,沙滩干净。山峦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缥缈的潭水云雾,长久地停留在圆桥的顶端。

注释

  • 远波:远处的波浪。
  • 流霞影:流动的霞光所投射的影子。
  • 满院:整个院子。
  • 芭蕉:一种植物,常在南方地区见到。
  • 碧烟:青色的烟雾,指秋天的景色。
  • 列岫:排成行的山峦。
  • 缥缈:形容轻薄、飘渺的样子。
  • 圆桥:圆形的桥,可能指的是日月潭附近的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1896年-1963年),字仲明,号瑶林,满族,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是清末皇族的后裔,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擅长书法和诗词创作,作品颇具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梅弄影 日月潭》创作于日月潭附近,诗人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本诗以日月潭的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湖泊、山峦、植物与天空之间的和谐画面。开篇“远波如镜,荡碎流霞影”,展现出湖面如镜般的清澈,反射出流动的霞光,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动感的感觉。接下来的“满院风花不定”,则通过对院中花朵的描绘,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乱舞芭蕉,碧烟秋色冷”,在这一句中,诗人用“乱舞”来形容芭蕉的摇曳,恰如其分地描绘出秋天的凉意和变化无常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随着“鸟啼山晚,水落平沙净”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深入到暮色中,鸟鸣声打破了宁静,水面倒映出夕阳下的平和与安详。

最后两句“列岫斜阳相映,缥缈潭云,长留圆桥顶”,诗人运用“斜阳”与“潭云”的意象,构建出一种诗意的空间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令人心中生出无尽的美好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波如镜:远处的波浪清澈如镜,反射着周围的景色。
  • 荡碎流霞影:波浪荡漾,打碎了霞光的影子,营造出动态的美感。
  • 满院风花不定:整个院子的花儿在风中摇曳,形态各异,显得灵动。
  • 乱舞芭蕉:芭蕉树在风中摇摆,似在舞动,表现出自然的活泼。
  • 碧烟秋色冷:秋天的烟雾透着一丝寒意,令人感到清凉。
  • 鸟啼山晚:晚上的山中,鸟儿啼叫,增添了生气。
  • 水落平沙净:水面平静,沙滩干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列岫斜阳相映:山峦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 缥缈潭云,长留圆桥顶:潭水上的云雾轻盈飘渺,长久停留在桥的顶部,增强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波如镜”,将波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乱舞芭蕉”,给植物赋予了人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列岫斜阳相映”与“缥缈潭云”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日月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波: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广阔。
  • 流霞: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
  • 芭蕉: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动感。
  • 平沙:象征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 斜阳:代表生命的黄昏与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波如镜”用来形容什么? A. 湖面
    B. 山峰
    C. 天空
    D. 大海

  2. “鸟啼山晚”中,鸟的叫声给人什么感觉? A. 宁静
    B. 喧闹
    C. 生气
    D. 伤感

  3.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哪个地方? A. 月亮
    B. 日月潭
    C. 大海
    D. 山谷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滕王阁序》王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与《梅弄影》在描写自然景色上有相似之处,但《江雪》更显孤寂,而《梅弄影》则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溥儒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