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元府园亭杂咏·甚美堂 文同 〔宋代〕
潭潭栋宇盛,窅窅轩窗辟。 高深与地称,可大张宴席。 府事如少休,兹焉会佳客。
白话文翻译:
宏伟的建筑深邃而庄严,宽敞的窗户开启着。 建筑的高度与地面相称,足以举办盛大的宴会。 如果府中的事务稍有闲暇,这里便是招待贵宾的绝佳之地。
注释:
- 潭潭:深邃的样子。
- 栋宇:指建筑物。
- 窅窅:深远的样子。
- 轩窗:高大的窗户。
- 高深与地称:指建筑的高度与地面相称,比例协调。
- 府事:指府中的事务。
- 兹焉:这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作品也颇具特色。这首诗是他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任职期间所作,描绘了府中园亭的甚美堂,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在兴元府任职期间,通过对甚美堂的描绘,展现了府中园亭的宏伟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甚美堂的描绘,展现了建筑的宏伟与美丽。首句“潭潭栋宇盛,窅窅轩窗辟”用深邃和远大的意象来形容建筑的庄严与宽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高深与地称,可大张宴席”则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盛大的氛围,暗示了这里可以举办盛大的宴会,招待贵宾。最后一句“府事如少休,兹焉会佳客”则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府中事务稍有闲暇时,能够在这里与佳客相聚,享受美好的时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潭潭栋宇盛,窅窅轩窗辟”:首句用“潭潭”和“窅窅”来形容建筑的深邃和远大,展现了建筑的庄严与宽敞。
- “高深与地称,可大张宴席”:次句强调了建筑的高度与地面相称,比例协调,足以举办盛大的宴会。
- “府事如少休,兹焉会佳客”: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府中事务稍有闲暇时,能够在这里与佳客相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潭潭”和“窅窅”来形容建筑的深邃和远大,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潭潭栋宇盛,窅窅轩窗辟”和“高深与地称,可大张宴席”均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环境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甚美堂的描绘,展现了建筑的宏伟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潭潭”、“窅窅”、“栋宇”、“轩窗”、“高深”、“地称”、“宴席”、“佳客”。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宏伟、庄严、宽敞的建筑形象,象征着美好环境和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潭潭栋宇盛”中的“潭潭”形容的是什么? A. 建筑的深邃 B. 建筑的宽敞 C. 建筑的庄严 D. 建筑的美丽
-
诗中“高深与地称”中的“高深”指的是什么? A. 建筑的高度 B. 建筑的深度 C. 建筑的宽度 D. 建筑的长度
-
诗中“府事如少休,兹焉会佳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繁忙工作的厌倦 B.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C. 对宏伟建筑的欣赏 D. 对宽敞窗户的喜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同的其他诗作,如《兴元府园亭杂咏·静虚亭》,同样展现了府中园亭的美丽与宁静。
- 其他宋代诗人的园林诗作,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园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兴元府园亭杂咏·甚美堂》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通过对园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建筑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同的诗歌风格。
- 《宋代园林诗研究》:对宋代园林诗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园林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