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伫词》
时间: 2025-02-04 16:5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伫词
作者: 吴龙翰 〔宋代〕
吴宫烟水碧迢迢,
琼楼十二凌青霄。
北方佳人颜如花,
素衣濯濯明朝霞。
云母屏风珍珠箔,
香销金鸭春寒薄。
璧月流光罗绮筵,
白伫舞残月欲落。
君看月落夜潮平,
吴江阔兮越江深,
吴王醉兮越王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吴宫的美丽景色,烟水缥缈,青楼高耸。北方的美人宛如花朵,她身着素衣,宛若晨曦中的清新。云母屏风上镶嵌着珍珠,香气弥漫,春寒中散发着淡淡的温暖。月光照耀着华丽的筵席,白色的身影在残月下翩翩起舞。请你看看,月亮落下时,夜潮平静,吴江浩渺,越江深沉,吴王醉后沉醉,越王则清醒着。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迢迢:形容水色碧绿,延绵绵延。
- 琼楼:美丽的楼阁。
- 濯濯:形容洁白而清新。
- 云母屏风:用云母装饰的屏风,象征奢华。
- 金鸭:一种装饰品,寓意富贵。
- 璧月:明亮的月亮,象征清澈。
- 罗绮筵:华丽的筵席,象征宴会的富丽堂皇。
典故解析
- 吴王与越王:吴王与越王的故事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常被用来象征对立与竞争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其作品风格清新雅致,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一个春日,反映了当时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描绘了吴宫的繁华与美丽。
诗歌鉴赏
《白伫词》是一首描绘吴宫美景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以“吴宫烟水碧迢迢”开篇,描绘出一幅朦胧而美丽的水乡图景,青楼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表现了吴地的秀美与神秘。接下来的“北方佳人颜如花”则引入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素衣如霞,清新脱俗,增强了诗的韵味。诗中通过“云母屏风珍珠箔”的装饰,展现了奢华与典雅,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与温馨。
最后几句则透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吴王的醉与越王的醒形成鲜明对比,象征了历史的变迁与对立,给人以深思。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宫烟水碧迢迢:描绘吴宫的烟水景象,色彩碧绿,给人以无限遐想。
- 琼楼十二凌青霄:高耸的楼阁如玉石般洁白,与天空相接,彰显了建筑的宏伟。
- 北方佳人颜如花:北方的美人如花般娇艳,暗示了女性的美丽和柔情。
- 素衣濯濯明朝霞:素衣清新,宛如晨曦中的光辉,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 云母屏风珍珠箔:用云母和珍珠装饰的屏风,象征着奢华与富贵。
- 香销金鸭春寒薄:春天的温暖和香气弥漫,暗示了美好生活的享受。
- 璧月流光罗绮筵:月光洒在华丽的筵席上,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气氛。
- 白伫舞残月欲落:白色的身影在月下翩翩起舞,增添了诗的意境。
- 君看月落夜潮平:一声呼唤,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 吴江阔兮越江深:描绘了吴江的浩瀚与越江的深邃,象征着历史的深远。
- 吴王醉兮越王醒:历史的对比,象征着权力的争斗与人性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颜如花”比喻女子的美丽。
- 对仗:如“吴江阔兮越江深”,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如“璧月流光”赋予月亮生命感,增强意象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吴宫的美丽与历史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人对美与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水:象征着朦胧与神秘。
- 琼楼:象征着高贵与华丽。
- 明朝霞: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金鸭:象征着富贵与奢华。
- 璧月:象征着纯洁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方佳人颜如花”中“佳人”指的是?
- A. 男性
- B. 女性
- C. 动物
- D. 物品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仅比喻
- B. 仅拟人
- C. 比喻、拟人、对仗
- D. 仅对仗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描述自然景色
- B. 反映历史对比
- C. 表达对战争的思考
- D. 赞美爱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白伫词》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月亮的美,但苏轼的作品更注重孤独与哲思,而吴龙翰则更多展现了细腻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