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庐陵府君葛公挽诗
作者:蔡戡 〔宋代〕
耆旧如公少,明时岂弃材。
一麾聊出守,三径即归来。
白璧人可在,黄粱梦已回。
秋风正摇落,楚挽不胜哀。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者如同年轻时的公子,难道在明朗的时光里就轻易舍弃才华吗?
只需轻轻挥手,就能够出任守卫,而我却只想回到那三条小径。
白璧的人依旧存在,而那些美梦却已不再。
秋风摇曳着落叶,我在楚地的挽歌中难掩悲哀。
注释:
- 耆旧:年长的旧友。
- 如公:指的是像他一样的人。
- 明时:明亮的时光,意指正值盛世。
- 弃材:舍弃才能。
- 一麾:轻轻一挥手,指出任。
- 三径:三条小路,象征归隐的生活。
- 白璧:比喻美好的人。
- 黄粱梦:比喻虚幻的梦境,出自“黄粱一梦”的典故。
- 楚挽:指楚地的挽歌,表达哀伤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其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见称,风格上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挽诗是蔡戡为故庐陵府君葛公所作,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葛公在世时曾才华出众,受到人们的尊重,诗中流露出对他才华的惋惜和对他离世的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表达了对一位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与哀伤,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耆旧如公少”引入,似乎在提及葛公年轻时的风华与才情,强调他在明盛之时并未被社会所遗弃,显示出对他才能的认可与追忆。
接着,“一麾聊出守,三径即归来”则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仿佛葛公只需轻轻一挥手就能重归职场,然而现实却是他已不再,无法再度回到那三条小径,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归隐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白璧人可在,黄粱梦已回”,则在感叹世事的无常与美好事物的短暂,白璧象征着人的美德与才华,而“黄粱梦”则是对人生幻梦的感慨,代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最后一句“秋风正摇落,楚挽不胜哀”则进一步强化了悲伤的基调,秋风象征着凋零与离别,楚地的挽歌则代表了对故人的哀悼,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感慨,令人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耆旧如公少:回忆起老朋友年轻时的风采,强调他在年轻时的才华。
- 明时岂弃材:在盛世中,才华横溢的人不应被轻易遗弃。
- 一麾聊出守:暗示葛公只需轻轻一挥手就能重返职场,表现对其才能的认可。
- 三径即归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想要回归自然与宁静。
- 白璧人可在:美好的人依然存在,象征对友人的怀念。
- 黄粱梦已回:人生的美梦已成往事,感叹世事无常。
- 秋风正摇落:秋风中的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楚挽不胜哀:楚地的挽歌表达了深切的哀伤与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璧”比喻人之美好,生动形象。
- 对仗:如“秋风正摇落”与“楚挽不胜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风、白璧、黄粱梦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深化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回忆与哀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对友谊的珍视与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白璧:象征美好与才华,反映出葛公的高尚品质。
- 黄粱梦:象征虚幻与理想,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璧”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美德与才华
- C. 权力
-
“秋风正摇落”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与无常
- C. 宁静
-
“黄粱梦”出自哪个典故?
- A. 庖丁解牛
- B. 黄粱一梦
- C. 纸上谈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蔡戡《故庐陵府君葛公挽诗》:两首诗都涉及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但杜甫更多的是从国事与个人遭遇出发,而蔡戡则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与感叹。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