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44:56

视印宜春一月过,宁知平地起风波。

未成黔突真如传,俄复脂车去似梭。

虽快徵君还北牖,却思太守类南柯。

流行坎止何须问,似觉闲中所得多。

意思解释

旅次二首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原文展示:

视印宜春一月过,宁知平地起风波。未成黔突真如传,俄复脂车去似梭。虽快徵君还北牖,却思太守类南柯。流行坎止何须问,似觉闲中所得多。

白话文翻译:

看着这春天的一月已经过去,谁能知道平地上风波暗起?未能完成黔突的事情果然如同传言,转眼间油车又似穿梭般离去。虽然急于召唤你回到北窗,却仍然思念那位太守,如同南柯一梦。流行与停歇何必去询问,似乎在闲适中反而获得了更多。

注释:

  • 宜春:春天的美好时节,指代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平地起风波:比喻平静的环境中突生波动,暗指外界的变故或内心的烦扰。
  • 黔突:可能指贵州的某个地方或人名,含有未能达成的意思。
  • 脂车:用脂肪驱动的车,形容车行迅速,代表快速的变化。
  • 太守:地方官员,诗中提到的太守可能是指作者的友人或某位理想化的人物。
  • 南柯:源自“南柯一梦”,比喻虚幻的梦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多以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为主,风格清新雅致。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旅行期间,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旅次二首》展现了诗人在旅行中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诗中以“春”开头,暗示了生机与希望,但随即转向“平地起风波”,强调了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变化。诗人未能完成的“黔突”之事,象征着人生目标的难以实现,而“脂车去似梭”则表达了时间的飞逝与变化的迅速。接着,诗人提到对北窗友人的思念,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往事的怀念。最后一句“流行坎止何须问”,更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似乎在闲适中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视印宜春一月过:春天的美好已过去,暗示时间流逝。
    2. 宁知平地起风波:生活的波折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3. 未成黔突真如传:未能完成的事情如同传言般虚幻。
    4. 俄复脂车去似梭:时间象车般迅速而过,表现生活的无常。
    5. 虽快徵君还北牖:急于召回来,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6. 却思太守类南柯:思念的对象带有梦幻与虚无的色彩。
    7. 流行坎止何须问:流动与停留的状态不必去探究。
    8. 似觉闲中所得多:在闲适中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感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脂车去似梭”,形象地表现时间的飞逝。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形成韵律美。
    • 象征:如“南柯一梦”象征着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生活的变化中获得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 风波: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 黔突:象征未能实现的理想与追求。
  • 脂车: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太守:象征理想中的友谊与人际关系的珍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代表什么?
      • A. 新的开始
      • B. 结束
      • C. 冬天
    2. “未成黔突”指的是:
      • A. 已完成的事情
      • B. 未能实现的目标
      • C. 旅行的结束
    3. 诗中“流行坎止何须问”意味着:
      • A. 生活的状态是可知的
      • B. 不必过于在意生活的起伏
      • C. 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表现了诗人游历中对故乡的思念,与葛立方的思念情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相关文献与研究文章可查阅各大图书馆及学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