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树山榴近砌栽,
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
移到庭前便不开。
白话文翻译:
小树上的石榴靠近台阶栽种,
半开着红色的花蕾,带着花来。
谁知道司马夫人会因此而嫉妒,
移到庭前却不再开花。
注释:
- 山榴:指石榴树,因其果实形状和颜色如同山中的红色石榴而得名。
- 红萼:指石榴花的红色花萼,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的美丽。
- 司马夫人:指汉代著名的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传说中她的美貌和才情让人艳羡,带有嫉妒的意味。
- 便不开:这里的“不开”暗指石榴树在庭前并不再开花,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喜爱,主要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多样,既有政治、社会题材的关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戏问山石榴》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身世起伏之时。诗中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渴望和对嫉妒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诗歌鉴赏:
《戏问山石榴》是一首短小却意蕴深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一株石榴树,从而引发对美、嫉妒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第一句以“小树山榴近砌栽”开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画面感,石榴树的鲜艳花朵半含而出的状态,仿佛在暗示一种即将绽放的美好。然而,接下来的“争知司马夫人妒”则突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借用历史人物的嫉妒,暗示在美丽的背后隐藏着竞争和羡慕。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移到庭前便不开”中达到了高潮,诗人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似乎在传达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石榴花不仅美丽而且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爱情、嫉妒和竞争等复杂的情感。白居易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中,使得诗歌既有现实的描绘,又富含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树山榴近砌栽:描绘了石榴树的生长环境,强调了其娇小而生动的形象。
- 半含红萼带花来:展现了石榴花的青春与活力,红萼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争知司马夫人妒:引入了嫉妒的主题,司马夫人象征着因美而引发的羡慕和竞争。
- 移到庭前便不开:暗示着美丽在转移后可能会消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榴花的娇美与嫉妒相联系,丰富了诗的内涵。
- 拟人:赋予石榴花以情感,使其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嫉妒情感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美丽易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榴:象征着爱情与美好,石榴花的娇艳和丰硕象征着希望与繁荣。
- 红萼: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红色的花朵传达出热情与美丽。
- 司马夫人:引入嫉妒和竞争的文化背景,代表着美丽引发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果树
B. 一种花
C. 一种草
D. 一种灌木 -
“司马夫人”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嫉妒
C. 权力
D. 美丽 -
诗的最后一句“便不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惋惜
C. 愤怒
D. 羡慕
答案:
- A. 一种果树
- B. 嫉妒
- B. 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戏问山石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情与嫉妒,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