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君宅》

时间: 2025-01-11 08:16:53

隐君宅中区,心游入天境。

酌空引窊石,汲深出寒井。

檐花度吹香,池叶漏天影。

隐几鸣虚琴,悠然有真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君宅中区,心游入天境。
酌空引窊石,汲深出寒井。
檐花度吹香,池叶漏天影。
隐几鸣虚琴,悠然有真省。

白话文翻译:

隐君的宅子中,我的心灵遨游到了天上。
我在空中斟酒,从石缝中引水,
在寒冷的井里汲水。
屋檐下的花朵随风飘香,池塘的叶子漏下天上的影子。
隐居在几案旁,虚琴轻鸣,悠然自得,得到了真实的省悟。

注释:

  • 隐君:指隐居的君子,象征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 天境:指理想的境界或心灵的升华之地。
  • 酌空:在虚空中斟酒,表达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窊石:石缝,指隐秘的地方。
  • 寒井:指清凉的井水,象征纯净的饮水。
  • 檐花:屋檐下的花,象征自然的美好。
  • 漏天影:池塘叶子投射的天空影子,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隐几:隐居在几案旁边,表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虚琴:形容琴声虚灵,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 真省:真实的领悟,象征内心的觉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0年),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隐君宅》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权更替之际,诗人对喧嚣尘世感到厌倦,选择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此诗正是他对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心灵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隐君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首句“隐君宅中区”即点明了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境界。诗中提到的“心游入天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逃避。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酌空引窊石,汲深出寒井”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然与清新,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静谧与恬淡。同时,屋檐下的“檐花度吹香”,以及“池叶漏天影”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人心生向往。

最后,诗人在“隐几鸣虚琴”中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觉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脱俗的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君宅中区:隐居的宅子里,诗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
  2. 心游入天境:心灵自由地遨游,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3. 酌空引窊石:在虚无中斟酒,从石缝中引出清水,体现自然的恬淡。
  4. 汲深出寒井:从深井中汲水,象征对纯净和清澈的追求。
  5. 檐花度吹香:屋檐下的花香随风飘散,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6. 池叶漏天影:池塘的叶子投射天上的影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7. 隐几鸣虚琴:在几案旁边,琴声悠扬,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平静。
  8. 悠然有真省:在这种宁静中获得真实的领悟,达到心灵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心游入天境”比喻诗人内心的自由和理想境界。
  • 拟人:如“檐花度吹香”,赋予花朵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酌空引窊石,汲深出寒井”,形成对称,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居:象征逃避世俗烦恼,追求内心的安宁。
  • 自然:池塘、花香等意象,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音乐:虚琴的意象,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厌倦
    C. 无所谓
    D. 恐惧

  2. 诗中提到的“檐花度吹香”描绘的景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现实的喧嚣
    B. 自然的香气
    C. 心灵的挣扎
    D. 对人世的怀念

  3. 诗人通过“汲深出寒井”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C. 对人际关系的忽视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
  2.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杨维桢《隐君宅》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隐君宅》更加注重心灵的宁静与自省,而《山居秋暝》则通过自然景色展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隐逸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