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从虎食行》
时间: 2025-01-11 07:4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饥不从虎食行
作者:杨维桢 〔元代〕
西方有白额虎,
东方有苍头狼。
太室为尔宅,
孟门为尔场。
饥以人为糗,
渴以血为浆。
食尽食万伥,
自矜无对当。
无数自相啖,
相雄不能两强。
朝食其子,
莫食其妃,
况弟况兄。
党从皆灭,
身随之亡。
惟有慈乌,
喜鹊噪其四旁。
君不见博浪椎,
淮阴胯,
两人未遇时,
其事足悲咤。
饥不从虎食,
倦不息狼舍。
待时以售,
如藏待价。
刘季得之天下王,
项羽失之国不霸。
白话文翻译
西方有一种白额虎,
东方则有苍头狼。
太室山是你的家,
孟门是你的战场。
饥饿时把人当作粮食,
口渴时以血作饮料。
吃尽一切的伥鬼,
自以为无人能与之争锋。
无数的同类互相残食,
强者之间无法共存。
早上吃掉自己的孩子,
更何况是妻妾、兄弟呢!
党羽都被消灭,
自身也随之陨落。
唯有慈乌,
在四周鸣叫的喜鹊。
你难道没见过博浪椎、淮阴胯?
两人未曾相遇时,
其事真令人悲叹。
饥饿时不跟虎一起吃,
疲倦时也不在狼窝里休息。
要等待时机出手,
就像藏匿待价而沽。
刘季得天下为王,
项羽却失去国家而不霸。
注释
- 白额虎:一种猛兽,象征剥削者或敌人。
- 苍头狼:与虎相对,象征另一种敌对势力。
- 太室、孟门:地名,寓意为敌对双方的领地。
- 饥以人为糗:比喻在极端环境下,人被当作食物。
- 食尽食万伥:意指吞噬一切,直到没有剩余。
- 朝食其子,莫食其妃:比喻自相残杀,连亲情都无法幸免。
- 博浪椎、淮阴胯:典故,指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悲惨遭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书法家,以其诗歌中的豪放、讽刺见长。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常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动荡时期,社会动乱,民众生存艰难,诗人通过对猛兽的描绘,表达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饥不从虎食行》运用生动的动物比喻,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生存的残酷和复杂。诗中提到的白额虎和苍头狼,不仅是象征性的敌人,更反映了社会中的相互竞争与残杀。诗人通过对亲情的剖析,揭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摧残,甚至连最亲近的血缘都难以幸免。诗中提到的“朝食其子,莫食其妃”,更是对人性冷酷的深刻批判,暗示在生存压力下,人的道德底线被不断冲击。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饥”与“倦”,则强调了人在极端境遇中的无奈与挣扎。杨维桢借用历史典故,表明了即使是英雄人物也难逃命运的捉弄,从而引导读者思考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寓意深刻,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深沉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方有白额虎,东方有苍头狼:引入两种猛兽,象征着社会中的敌对势力。
- 太室为尔宅,孟门为尔场:指明敌对双方的地盘,暗示斗争的背景。
- 饥以人为糗,渴以血为浆:揭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法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其残酷。
- 食尽食万伥,自矜无对当:强调在竞争中自以为是的态度,最终带来的是相互毁灭。
- 无数自相啖,相雄不能两强:揭示强者之间的斗争,无法共存的悲剧。
- 朝食其子,莫食其妃,况弟况兄:强调道德沦丧,亲情的破裂。
- 党从皆灭,身随之亡:表明群体的灭亡与个体命运的紧密联系。
- 惟有慈乌,喜鹊噪其四旁:仅有慈乌存在,象征着对情感的坚守。
- 君不见博浪椎,淮阴胯,两人未遇时,其事足悲咤:借用历史典故,说明命运的无常。
- 饥不从虎食,倦不息狼舍:强调在逆境中保持警惕,不随意妥协。
- 待时以售,如藏待价:比喻策略与时机的重要性。
- 刘季得之天下王,项羽失之国不霸:借用历史人物,揭示机遇与命运对成功的决定性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额虎、苍头狼比喻社会敌手。
- 对仗:如“饥以人为糗,渴以血为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朝食其子,莫食其妃,况弟况兄”,强调人性悲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人性的残酷与社会的斗争展开,揭示了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法则与道德沦丧,呼唤对人情的珍视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额虎:象征敌对势力和生存的威胁。
- 苍头狼:暗示另一种竞争对手。
- 慈乌:象征母爱的坚守,反映对亲情的向往。
- 博浪椎、淮阴胯:历史典故,象征命运的无常和悲剧。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警示读者在生存的斗争中,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额虎和苍头狼象征什么?
- A. 家庭
- B. 敌对势力
- C. 朋友
- D. 动物
-
诗中提到的“朝食其子,莫食其妃”说明了什么?
- A. 社会的和谐
- B. 道德的沦丧
- C. 家庭的幸福
- D. 友谊的重要
-
诗中提到的“刘季”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刘邦
- C. 刘季
- D. 刘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生命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生存的艰难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春望》(杜甫):在战争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交织。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面对相似主题时,各自表达的情感与思考的深度不同,为读者提供了多维的理解视角。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文学史:元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