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鸱夷子皮赞 龙蟠幽谷,非时则伏。 蝉蜕高枝,饮露而飞。 进如风行,退若云归。 冥冥其几,赫赫其居。 于越霸兴,强吴荡荑。 功成不居,先生得之。
白话文翻译:
龙蟠在幽深的山谷,时机未到则潜伏。 蝉蜕变于高高的树枝,吸食露水而飞翔。 前进如同风一般迅速,后退则像云一样归隐。 在幽暗中隐约可见,在显赫中安居。 越国兴起称霸,强大的吴国被摧毁。 功成名就却不居功,先生得到了这种境界。
注释:
- 龙蟠幽谷:比喻隐居不出的贤人。
- 非时则伏:时机未到则潜伏。
- 蝉蜕高枝:比喻贤人脱俗高飞。
- 饮露而飞:比喻贤人清高自守。
- 进如风行:前进迅速如风。
- 退若云归:后退隐退如云归山。
- 冥冥其几:在幽暗中隐约可见。
- 赫赫其居:在显赫中安居。
- 于越霸兴:越国兴起称霸。
- 强吴荡荑:强大的吴国被摧毁。
- 功成不居:功成名就却不居功。
诗词背景: 作者李华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赞颂了一位隐士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成就,通过龙、蝉等意象,表达了隐士不随波逐流,功成身退的理想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龙蟠幽谷、蝉蜕高枝等意象,描绘了一位隐士的高洁形象。诗中“进如风行,退若云归”一句,既表现了隐士行动的迅速和隐退的从容,又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功成不居,先生得之”,强调了隐士功成身退,不居功自傲的高尚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理想人格的赞美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首句“龙蟠幽谷,非时则伏”,以龙为喻,形容隐士潜伏待时。
- 次句“蝉蜕高枝,饮露而飞”,以蝉为喻,形容隐士脱俗高飞。
- 三、四句“进如风行,退若云归”,用风和云比喻隐士行动的迅速和隐退的从容。
- 五、六句“冥冥其几,赫赫其居”,形容隐士在幽暗中隐约可见,在显赫中安居。
- 七、八句“于越霸兴,强吴荡荑”,通过历史事件,暗示隐士的非凡成就。
- 末句“功成不居,先生得之”,强调隐士功成身退,不居功自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蟠幽谷”、“蝉蜕高枝”等,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的形象。
- 对仗:如“进如风行,退若云归”,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隐士的高洁品质和非凡成就,体现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功成身退的理想人格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龙:象征隐士的潜伏待时。
- 蝉:象征隐士的脱俗高飞。
- 风:象征隐士行动的迅速。
- 云:象征隐士隐退的从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龙蟠幽谷”比喻什么? A. 隐士的潜伏待时 B. 隐士的行动迅速 C. 隐士的隐退从容 答案:A
-
诗中“蝉蜕高枝”比喻什么? A. 隐士的潜伏待时 B. 隐士的脱俗高飞 C. 隐士的隐退从容 答案:B
-
诗中“进如风行,退若云归”体现了隐士的什么特点? A. 行动迅速和隐退从容 B. 潜伏待时和脱俗高飞 C. 功成身退和不居功自傲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隐士归隐田园的理想。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士在山中的宁静生活。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李华的《鸱夷子皮赞》:两者都表达了隐士归隐的理想,但陶渊明的诗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描绘,而李华的诗则更侧重于隐士的高洁品质和非凡成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华的《鸱夷子皮赞》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