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东坡十一绝 其八 王十朋 〔宋代〕
三道策成名烜赫,万言书就迹危疑。 易书论语忘忧患,天下三经字说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通过三次重要的策论考试成名,名声显赫,但随后撰写万言书时却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在研究《易经》、《书经》和《论语》的过程中,作者忘记了忧患,而当时天下正流行着对这三部经典的字面解释。
注释:
- 三道策:指三次重要的策论考试。
- 烜赫:名声显赫。
- 万言书:指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
- 危疑:危险和怀疑。
- 易书论语:指《易经》、《书经》和《论语》。
- 三经:指《易经》、《书经》和《论语》。
- 字说:对经典的字面解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经历了政治风波后,通过研究经典来寻求心灵慰藉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以及他通过研究经典来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显赫与危机,以及他在经典研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诗中的“三道策成名烜赫”和“万言书就迹危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成功与随之而来的风险。而后两句“易书论语忘忧患,天下三经字说时”则表达了作者在经典研究中找到的宁静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对经典的重视和研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道策成名烜赫”:描述作者通过三次重要的策论考试成名,名声显赫。
- “万言书就迹危疑”:指作者撰写万言书时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 “易书论语忘忧患”:在研究《易经》、《书经》和《论语》的过程中,作者忘记了忧患。
- “天下三经字说时”:当时天下正流行着对这三部经典的字面解释。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三道策成名烜赫”与“万言书就迹危疑”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成功与风险。
- 象征:“易书论语忘忧患”象征着作者在经典研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以及他在经典研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中展现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成功与风险,以及他在经典研究中找到的宁静和智慧。
意象分析:
- 三道策:象征着作者在政治上的成功。
- 万言书:象征着作者在政治上的风险。
- 易书论语:象征着作者在经典研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三道策”指的是什么? A. 三次重要的策论考试 B. 三部经典著作 C. 三种不同的政治策略 答案:A
-
诗中的“万言书”指的是什么? A. 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 B. 一万字的书籍 C. 一种文学体裁 答案:A
-
诗中的“易书论语”指的是哪些经典著作? A. 《易经》、《书经》和《论语》 B. 《易经》、《诗经》和《论语》 C. 《易经》、《书经》和《诗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十朋的其他诗作,如《游东坡十一绝》其他篇章,可以了解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变化。
- 其他宋代诗人的政治抒怀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与王十朋的其他诗作对比,了解他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变化。
- 与苏轼的政治抒怀诗对比,了解不同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心境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十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王十朋诗作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