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折父为吴子才索赋云山燕居》
时间: 2025-01-25 00:0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居适所息,非怀傲世心。
白云自舒卷,青山无古今。
中有动静机,杳眇谐素襟。
以时为出处,怀人抚瑶琴。
平生披短褐,时来或华簪。
世论倘不合,矢口不如喑。
避影长松下,洗耳清溪浔。
慎勿出云外,黄尘三尺深。
白话文翻译
在适合的地方安居,心中并没有傲视世俗的念头。
白云自然地舒展和卷起,青山没有古今之分。
其中有动有静,隐隐约约和我的素雅心境相谐。
顺应时势而生,心中寄托着对友人的思念,弹奏瑶琴。
我一生只穿短衣,偶尔也能得到华丽的簪子。
如果世人的看法不同,宁愿沉默不语也不愿争辩。
在长松树荫下避影,静听溪水的潺潺声。
切勿走出云外,外面的黄尘已深达三尺。
注释
- 燕居:指在安静的地方居住。
- 适所:适合的地方。
- 傲世心:对世俗的傲慢或轻视之心。
- 白云自舒卷:白云自然地展开和卷起。
- 动静机:动静之间的机妙变化。
- 杳眇:隐约、渺远的样子。
- 素襟:指纯洁的襟怀。
- 瑶琴:一种古琴,象征高雅的艺术追求。
- 短褐:指简单朴素的衣物。
- 华簪:华丽的发簪。
- 避影:避开阳光的影子。
- 清溪浔:清澈的溪水流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然,号复古,宋代诗人,出生于江南。其诗风多描绘自然,抒发隐逸情怀,常表现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俗的疏离,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诗中运用了“白云”和“青山”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无常与永恒。诗人虽然身处尘世,却心系自然,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哲学思想。
诗的开头“燕居适所息,非怀傲世心”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紧接着以“白云自舒卷,青山无古今”描绘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此后的句子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对于友情的珍惜,尤其在“怀人抚瑶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提醒自己要避免外界的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清醒与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内心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居适所息:在适合的地方安静地生活。
- 非怀傲世心:心中没有对世俗的傲慢之心。
- 白云自舒卷:白云自然地舒展与卷起。
- 青山无古今:青山没有古代与现代之分。
- 中有动静机:其中蕴藏着动静之间的变化。
- 杳眇谐素襟:隐约和我的素雅心境相谐。
- 以时为出处:顺应时势而生。
- 怀人抚瑶琴:心中寄托着对友人的思念,弹奏瑶琴。
- 平生披短褐:我一生只穿短衣。
- 时来或华簪:偶尔也能得到华丽的簪子。
- 世论倘不合:如果世人的看法不同。
- 矢口不如喑:宁愿沉默不语也不愿争辩。
- 避影长松下:在长松树荫下避影。
- 洗耳清溪浔:静听溪水的潺潺声。
- 慎勿出云外:切勿走出云外。
- 黄尘三尺深:外面的黄尘已深达三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联系,如“白云自舒卷”。
- 对仗:如“动静机”和“杳眇谐素襟”形成对比。
- 拟人:白云和青山似乎有生命,反映诗人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纯净。
- 青山:象征永恒与稳重。
- 瑶琴:象征高雅与艺术。
- 长松:象征坚韧与长寿。
- 清溪:象征宁静与流淌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白云”的意象象征什么? A. 纷扰
B. 自由
C. 贫穷 -
诗人提到的“瑶琴”代表了什么? A. 友谊
B. 高雅的艺术追求
C. 财富 -
诗中的“黄尘三尺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沉迷
B. 对喧嚣的警惕
C. 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情感。
- 《登高》: 杜甫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亦表达了隐逸与自然的主题。
- 《山中问答》:王维的作品,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隐逸诗人们都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内心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