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四首》

时间: 2025-01-26 03:09:35

师子窟中师子儿,逸群游玩海珠玑。

沩山呼索浑无窍,有理难伸穿得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师子窟中师子儿,逸群游玩海珠玑。
沩山呼索浑无窍,有理难伸穿得奇。

白话文翻译:

在师子窟中,师子幼崽自由自在地游玩,像海中的珍珠一样璀璨。
沩山的呼唤却让人感到毫无门径,想要探求其中的道理却难以领悟其奇妙。

注释:

  • 师子窟:意为“狮子洞”,是指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场所,象征着威猛与智慧。
  • 逸群:意为“超脱于群体”,形容师子儿独自自在。
  • 海珠玑:比喻珍贵的事物,象征美丽与稀有。
  • 沩山:指的是沩山(即沩山禅寺),是一个著名的禅宗圣地,代表着高深的禅理。
  • 呼索:指呼唤或询问。
  • 浑无窍:意为毫无头绪或门道。
  • 有理难伸:即使有道理也难以表达或理解。
  • 穿得奇:探索出奇妙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胜,宋代高僧,禅宗重要人物,致力于禅理的传播和实践。其作品多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深邃的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思想的关注。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四首》是释胜为表达对禅理的理解和体悟而创作的一组诗作。此时期,禅宗在宋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诗人借用古代典故和自然景象,表达对灵性和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颂古二十四首》中的这一首,描绘了师子窟中师子儿的悠然自得,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所提到的“逸群游玩”,展现出一种孤独而自由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禅宗中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境界,似乎在告诉我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是多么重要。与之对比的是“沩山呼索浑无窍”,诗人通过对沩山的描写,传达出寻求真理的艰难与无奈,仿佛在说即使有理可寻,若无悟性,便也难以接触到其本质。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诗人在“游玩”和“呼索”之间,展现了人生的不同状态,以及对于真理的不同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师子窟中师子儿:描述了在一个特定空间中的活动,暗示一种独特的环境。
  2. 逸群游玩海珠玑:将师子儿的状态与珍贵的海珠相提并论,强调其自由和独特。
  3. 沩山呼索浑无窍:引入另一个重要场景,反映出对真理追求的困惑。
  4. 有理难伸穿得奇:表达了对深奥道理的探求,却发现难以理解和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珠玑”比喻珍贵的智慧,突显了师子儿的独特性。
  • 对比:通过“逸群”和“呼索”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状态下的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师子儿的描写,表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真理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启示人们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子窟: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 师子儿:代表着年轻、活泼与自由的灵魂。
  • 海珠玑:象征着生命中的珍贵与美好。
  • 沩山:代表着深邃的禅理与难以理解的真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师子儿在何处游玩?

    • A. 海中
    • B. 师子窟
    • C. 山中
    • D. 森林中
  2. “沩山呼索”意指什么?

    • A. 寻找真理的困难
    • B. 快乐的日子
    • C. 自由的生活
    • D. 人与自然的和谐
  3. 诗中提到的“海珠玑”象征什么?

    • A. 普通
    • B. 珍贵的事物
    • C. 失落
    • D. 不重要的东西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释胜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自由与对真理的探索,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禅宗文化与诗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