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鄜延凯歌 其三 沈括 〔宋代〕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白话文翻译:
骑马的胡人用马尾胡琴随汉军的车队演奏,曲声中依然流露出对单于的怨恨。弯弓的士兵啊,不要射杀云中的大雁,因为归来的大雁如今不再传递书信。
注释:
- 马尾胡琴:一种古代胡人的弦乐器,用马尾毛作为琴弦。
- 汉车:指汉军的车辆。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敌方的首领。
- 弯弓:准备射箭的动作。
- 云中雁:飞翔在云中的大雁,常用来比喻传递书信的使者。
典故解析:
- “弯弓莫射云中雁”:这里使用了大雁传递书信的典故,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指的是通过大雁传递书信。这里暗示战乱使得传统的通信方式中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在科学、工程、文学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梦溪笔谈》闻名。这首诗是他在鄜延(今陕西延安)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军事生活和民族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沈括在鄜延任职期间,当时边疆常有战事,诗中通过胡琴和归雁的意象,表达了边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胡琴和归雁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边疆士兵的情感。首句“马尾胡琴随汉车”描绘了胡人在汉军车队中演奏胡琴的情景,暗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次句“曲声犹自怨单于”则通过音乐表达了士兵对敌人的怨恨。后两句“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则转折表达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以及战乱导致通信中断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尾胡琴随汉车”:描绘了胡人在汉军车队中演奏胡琴的情景,展现了民族间的交流。
- “曲声犹自怨单于”:通过音乐表达了士兵对敌人的怨恨,情感深沉。
- “弯弓莫射云中雁”:劝诫士兵不要射杀传递信息的大雁,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 “归雁如今不寄书”:指出战乱导致传统的通信方式中断,流露出无奈和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云中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使者。
- 拟人:“曲声犹自怨单于”赋予曲声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胡琴和归雁的意象,表达了边疆士兵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战乱导致通信中断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尾胡琴:象征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 云中雁:象征传递书信的使者,也象征和平与通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尾胡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古代胡人的弦乐器 B. 一种汉军的乐器 C. 一种战鼓 D. 一种号角
-
“弯弓莫射云中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A. 劝诫士兵不要射杀大雁 B. 表达对大雁的喜爱 C. 描述士兵的训练 D.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
诗中“归雁如今不寄书”暗示了什么? A. 大雁不再传递书信 B. 士兵不再写信 C. 通信方式的变化 D. 战乱导致通信中断
答案:
- A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边塞士兵的豪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的关切。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沈括《鄜延凯歌 其三》:两者都表达了边塞士兵的情感,但王昌龄的诗更加豪迈,而沈括的诗则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 《梦溪笔谈》:沈括的著作,包含了他的科学、工程、文学等领域的见解。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