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肃子歌》

时间: 2025-01-11 22:36:46

留肃子,草衣儒,居无室屋出无驴。

十年落魄走吴下,一日奋迅游天都。

自言袖有黄帝书,淮荒海盗及吴租。

大臣不讳省中休,法官交讥台上乌。

草衣言事不畏死,请剑欲斩崔司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肃子,草衣儒,居无室屋出无驴。十年落魄走吴下,一日奋迅游天都。自言袖有黄帝书,淮荒海盗及吴租。大臣不讳省中休,法官交讥台上乌。草衣言事不畏死,请剑欲斩崔司徒。

白话文翻译:

留肃子,穿着草编的衣服,像个儒生,居住没有固定的房屋,外出也没有驴子代步。他十年来在吴地四处流浪,生活困顿,但有一天他突然振奋精神,决定去京城游历。他自称袖中藏有黄帝的秘籍,关心着淮河流域的荒芜、海盗问题以及吴地的赋税。他批评大臣们不顾忌在宫中休息的规矩,法官们也相互嘲笑,像台上的乌鸦一样。他穿着草衣,直言不讳,不怕死,甚至请求赐剑,想要斩杀崔司徒这样的权臣。

注释:

  • 留肃子: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 草衣儒:穿着简陋的儒生。
  • 吴下:指吴地,即今天的江苏一带。
  • 天都:指京城,即当时的首都。
  • 黄帝书:传说中黄帝的著作,这里可能指某种秘籍或智慧。
  • 淮荒海盗及吴租:指淮河流域的荒芜、海盗问题以及吴地的赋税问题。
  • 大臣不讳省中休:大臣们不顾忌在宫中休息的规矩。
  • 法官交讥台上乌:法官们相互嘲笑,像台上的乌鸦一样。
  • 崔司徒:可能是指某个权臣,具体人物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约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元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留肃子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留肃子这一形象,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留肃子虽然生活困顿,但他胸怀大志,关心国家大事,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诗中的“黄帝书”象征着智慧和正义,而“请剑欲斩崔司徒”则显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强烈,体现了诗人对正义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留肃子,草衣儒,居无室屋出无驴。”:描绘了留肃子的贫困生活,他穿着简陋,没有固定住所,也没有代步工具。
  • “十年落魄走吴下,一日奋迅游天都。”:描述了他长期的困顿生活和突然的振奋,决定去京城游历。
  • “自言袖有黄帝书,淮荒海盗及吴租。”:他自称拥有黄帝的智慧,关心国家大事。
  • “大臣不讳省中休,法官交讥台上乌。”:批评大臣和法官的不作为和相互嘲笑。
  • “草衣言事不畏死,请剑欲斩崔司徒。”:表达了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甚至想要斩杀权臣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法官交讥台上乌”中,将法官的嘲笑比作台上的乌鸦,形象生动。
  • 夸张:“自言袖有黄帝书”中,夸张地表达了留肃子的智慧和胸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留肃子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强权的不满和对正义的执着。

意象分析:

  • 草衣:象征贫困和简朴。
  • 黄帝书:象征智慧和正义。
  • 台上乌:象征嘲笑和不作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留肃子自称袖中藏有什么? A. 黄帝书 B. 宝剑 C. 黄金 D. 秘籍
  2. 留肃子想要斩杀的是谁? A. 大臣 B. 法官 C. 崔司徒 D. 皇帝
  3. 诗中提到的“天都”是指什么地方? A. 京城 B. 吴地 C. 淮河 D. 海边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维桢的其他作品,如《铁崖诗集》中的其他诗歌。
  • 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如王冕的《墨梅》。

诗词对比:

  • 与杨维桢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其风格和主题的异同。
  • 与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对比,如王冕的《墨梅》,探讨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

参考资料:

  • 《元诗选》
  • 《杨维桢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