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七》

时间: 2025-01-26 06:49:46

董桌劫慈明,次以及伯喈。

子龙独何人,谈笑却啀啀。

高视梁砀上,片云卷而怀。

古来高世士,尘埃岂能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董卓劫慈明,次以及伯喈。子龙独何人,谈笑却啀啀。高视梁砀上,片云卷而怀。古来高世士,尘埃岂能埋。

白话文翻译:

董卓劫持了慈明,接着又迫害伯喈。子龙是何等人物,谈笑间便化解了危机。他高瞻远瞩,如同梁砀之上的片云,胸怀广阔。自古以来,高洁之士,岂是尘埃所能掩埋的。

注释:

  • 董卓:东汉末年权臣,以残暴著称。
  • 慈明:指东汉名士荀爽,被董卓劫持。
  • 伯喈:指东汉文学家蔡邕,被董卓迫害。
  • 子龙: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字子龙。
  • 啀啀:形容笑声。
  • 梁砀:地名,比喻高远之地。
  • 高世士:指品德高尚、超凡脱俗的人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豪放,善于运用典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乱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董卓、荀爽、蔡邕和赵云的对比,突出了赵云的高洁和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乱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董卓、荀爽、蔡邕和赵云的对比,突出了赵云的高洁和超然。董卓的残暴和荀爽、蔡邕的遭遇,与赵云的谈笑自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赵云的超凡脱俗。最后两句“古来高世士,尘埃岂能埋”更是对高洁之士的赞美,表达了即使在乱世中,高洁之士也不会被尘埃所掩埋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董卓劫慈明,次以及伯喈。”:董卓劫持了荀爽,接着又迫害蔡邕。
  • “子龙独何人,谈笑却啀啀。”:赵云是何等人物,谈笑间便化解了危机。
  • “高视梁砀上,片云卷而怀。”:他高瞻远瞩,如同梁砀之上的片云,胸怀广阔。
  • “古来高世士,尘埃岂能埋。”:自古以来,高洁之士,岂是尘埃所能掩埋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董卓与赵云的对比,突出了赵云的高洁和超然。
  • 比喻:用“梁砀上,片云卷而怀”比喻赵云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广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乱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董卓、荀爽、蔡邕和赵云的对比,突出了赵云的高洁和超然。

意象分析:

  • “梁砀上,片云卷而怀”:比喻赵云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龙”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赵云 B. 关羽 C. 张飞 D. 马超

  2. “董卓劫慈明”中的“慈明”是指谁? A. 荀爽 B. 蔡邕 C. 赵云 D. 董卓

  3. 诗中“高视梁砀上”的“梁砀”是什么意思?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D. 植物名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史》(杨维桢):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乱世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咏史》(杨维桢)与《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七》: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赞美和对乱世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维桢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