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留赠狄司马》
时间: 2025-01-11 01:4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平留赠狄司马》
作者: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白话文翻译
古人不轻易许诺,而我觉得这很难。
为了知己,我不惜万里相赴,一句诚言令人感慨。
马蹄声响穿过月亮的洞穴,剑术指向楼兰的边疆。
大地尽头是北庭,城池靠近寒冷的西海。
高耸的武库让我想起书卷气。
入朝时佩戴银饰,乘坐华丽的轿子。
练兵日渐精锐,杀敌时不留残余。
献上胜利给天子,论功行赏俘获可汗。
在丹墀之下激昂激越,回望青云之端。
谁说纵横之策就能换来权势?
将军已经坎坷不平,作为使者也感到辛酸。
耿介的情操超越三种功名,离羁于一官。
知道你并不如意,日后再会如鹏鸟翱翔。
注释
- 宿诺:长久的诺言。
- 知己:志趣相投的朋友。
- 月窟:月亮的洞,指月光照射的地方。
- 楼兰:古代西域国名,代表边疆。
- 北庭:指北方的边境地区。
- 丹墀:皇宫的阶梯,象征地位。
- 鹏抟:大鹏鸟,象征高大的志向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北,擅长边塞诗和豪放诗,作品中常有豪情壮志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创作背景
《东平留赠狄司马》写于高适与狄司马相交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狄司马的深厚情谊与对其前途的关心。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志向,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
诗歌鉴赏
《东平留赠狄司马》是高适表达友谊和理想的一首佳作,诗中通过描绘古人的诚信、交友的珍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以古人未曾轻诺为引,既引出了主题,也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接着以万里赴知己的豪情,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追求。中间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边疆的壮阔和士人的豪情,马蹄声、剑术、武库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高适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最后部分则表达了对狄司马未来的期望和祝福,展现了士人志向与理想的追求,诗歌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无宿诺:古人不轻易许诺,强调信义的重要性。
- 万里赴知己:为知己而不惜千里之行,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 马蹄经月窟:马蹄声响,暗示了征程的艰辛。
- 剑术指楼兰:剑术指向边疆,象征着勇敢与奋发。
- 地出北庭尽:描绘北方边境的辽阔,体现壮丽。
- 城临西海寒:西海寒冷,暗示着边疆生活的艰苦。
- 森然瞻武库:高耸的武库,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士人的责任。
- 入幕绾银绶:入朝为官,象征荣耀与地位。
- 练兵日精锐:强调军队的精锐与战斗力。
- 献捷见天子:为国出征后归来,向皇帝献捷报。
- 激昂丹墀下:在朝堂上激昂慷慨,体现士人的抱负。
- 顾盼青云端:向往更高远的理想与成就。
- 谁谓纵横策:质疑权谋的真实价值。
- 将军既坎壈:暗示军事生涯的艰难。
- 耿介挹三事:强调士人的清白与高尚情操。
- 知君不得意: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
- 他日会鹏抟:希望友人在未来能有更大的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 比喻:用“鹏抟”比喻理想与志向,展现了高远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理想和士人的责任感,表达了高适对狄司马的深切关怀和期盼,传达出士人应有的气节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蹄:象征征途、奋斗与艰辛。
- 剑术:象征勇气与战斗精神。
- 武库: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士人的责任。
- 青云:象征理想与抱负的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知己”是什么意思? A. 知道的人
B. 志趣相投的朋友
C. 知道事情的局外人
答案:B -
诗句“马蹄经月窟”中,“月窟”指的是: A. 月亮的洞
B. 月光的照射
C. 月亮的背面
答案:A -
诗中“激昂丹墀下”意指: A. 在朝堂下激昂慷慨
B. 在山顶激昂
C. 在海边激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高适的《东平留赠狄司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理想的追求,但高适更侧重于友情与责任,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景色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唐代文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