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时间: 2025-01-10 22:29: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作者: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骑马出征已经很久,行程艰难且曲折。
不知这边的边境与故乡有多遥远,只是惊讶自己衣着单薄。
溪水冰冷,泉声令人苦恼,山中空荡荡,树叶也干枯。
不要说关口已是极限,云与雪依然漫天飞舞。
第二首
在古镇青山口,寒风中日落时分。
岩峦连绵,鸟儿飞不过去,冰雪覆盖,马儿行走得很慢。
出塞后似乎没有办法,归家还得靠期盼。
东山上长满松树和桂花,归去时可以结茅草屋。
第三首
登高驱赶征马,心中愧疚手中宝刀。
远行如今如此,微薄的俸禄真是徒劳。
绝壁下的溪水连绵而下,群峰与云共高。
自己已然年老白发,为何还要为一身青袍而劳?
注释:
- 匹马:形容独自骑马的状态。
- 征途:指行军的路途。
- 夷军:指异族或敌军。
- 居庸:是一个地名,指居庸关,古代边防重镇。
- 青袍:象征征战的身份和地位。
典故解析:
“青袍”常用来指代军人的身份,代表着征战的经历和荣誉。高适在诗中提到“青袍”,表明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以及对战争荣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等人齐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及士兵的艰辛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盛唐时期,国家强盛,但边疆仍有战事,诗人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基础,写出戍边士兵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通过描绘边关的自然景象与士兵的心理状态,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反复提到的“寒风”“冰雪”“溪冷”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严酷的边塞环境,也映射出士兵在战场上的孤独与苦涩。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反映出边防军人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但又有一丝希望的寄托在归家的期盼中,展示了士兵在困境中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匹马行将久”:点出孤独的旅行状态。
- 第二句“征途去转难”:强调前路的艰难。
- 情感:孤独、思乡、对战争的疲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青袍”象征士兵的身份,深刻表达了对身份和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寒风:象征边疆的严酷环境,反映士兵的艰辛。
- 冰雪:代表着冷漠与孤独,暗示士兵内心的苦闷。
- 归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青袍”象征什么? A. 荣誉
B. 军人身份
C. 归乡的希望 -
诗中反映了士兵的什么心理? A. 高兴
B. 孤独与思乡
C. 激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样描写边塞生活与思乡之情。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边塞的壮丽与士人的豪情。
诗词对比: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但高适更侧重于士兵的内心感受,而岑参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