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时间: 2025-01-11 01:4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 高适 〔唐代〕
吾师晋阳宝,杰出山河最。
途经世谛间,心到空王外。
鸣钟山虎伏,说法天龙会。
了义同建瓴,梵法若吹籁。
深知亿劫苦,善喻恒沙大。
舍施割肌肤,攀缘去亲爱。
招提何清净,良牧驻轻盖。
露冕众香中,临人觉苑内。
心持佛印久,标割魔军退。
愿开初地因,永奉弥天对。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师是晋阳的宝,才华横溢,超越了山河之间的杰出人物。
在世俗的道理中行走,内心却超越了空王的境界。
钟声鸣响,山中的老虎隐伏,天龙在此聚会说法。
理解真理如同倾注清水,梵文法义如同吹奏的笛声。
深知亿劫的苦难,用善巧的比喻讲述恒沙的浩大。
舍弃施舍,割舍自己的肌肤,攀缘而去,离开亲情爱情。
招提寺多么清净,良好的牧者在轻轻的庇护下。
在众多香气中,走入人的觉悟园内。
心中持有佛印已久,标志着魔军的退却。
愿意开启初地的因缘,永远奉持弥天的真理。
注释:
- 晋阳宝:指的是高适的老师,寓意其才华出众。
- 空王:佛教术语,指的是空灵无物的境界。
- 鸣钟:象征着法音的传播。
- 了义:指的是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 舍施:指舍弃施舍,强调修行的艰辛。
- 招提:指寺庙,象征清净之地。
- 佛印:指持有佛教信仰的印记。
典故解析:
- 金刚经:佛教经典之一,强调智慧与空的关系,是修行的重要文本。
- 天龙会:指佛教中的天龙八部,象征着信仰的力量和广泛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703-765),字达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描绘边疆风光及士兵生活,作品多表现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适与马太守共同聆听九思法师讲解金刚经之际,表现出对佛教教义的向往与理解,反映出当时士人对佛教的重视与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适的视角,描绘了他聆听九思法师讲解金刚经的场景,流露出他对佛教深刻教义的理解与敬仰。首句通过对老师的赞美,展现出其卓越才华,接着则通过描述途经的世谛与心灵的超越,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融入了深邃的宗教思想。诗中反复出现的“心”字,强调内心的修持与追求,表明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与追求解脱的决心。最后以“愿开初地因”结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信仰的坚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师晋阳宝:赞赏老师的卓越才能。
- 途经世谛间:在世俗间游历。
- 心到空王外:内心超越世俗,达到空灵境界。
- 鸣钟山虎伏:钟声响起,象征法会的庄严。
- 说法天龙会:宗教集会,意喻信仰的力量。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钟山虎伏”与“说法天龙会”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佛教法义比作吹奏的笛声,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表现了宁静内心与超然世俗的理想,是对信仰的坚守与向往。
意象分析:
- “钟声”: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觉悟。
- “空王”:象征着超脱与智慧的境界。
- “香气”:象征着清净与心灵的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适所听的法师讲解的是哪部经典? A. 大乘经
B. 金刚经
C. 法华经
D. 维摩诘经 -
“心到空王外”中“空王”指的是什么? A. 物质世界
B. 内心的宁静
C. 超越世俗的境界
D. 佛教教义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之涣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哲理的思考,但高适更注重对佛教哲学的融合,展现出深邃的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集》
- 《佛教文化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