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雪遇大风遂晴》
时间: 2025-01-26 23:4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作雪遇大风遂晴
作者: 陆游 〔宋代〕
雪作风散之,雪止风亦定。
霁日上窗扉,明暖起我病。
去春财十日,共喜时序正。
晨兴盥颒罢,白发满清镜。
门前无客至,默卧弄尘柄。
丛竹如有情,代我发孤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天之后,风雪渐止,天气明朗的场景。诗人感受到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温暖的阳光使他身心舒适,但又因病而感到无奈。春天过去了十天,诗人心中对时序的变化感到欢喜。每天早起洗漱,看到自己满头白发,感慨时光的流逝。门前无人来访,诗人静静地卧着,玩弄着尘埃的笔柄。丛竹似乎懂得他的孤独,替他发出孤独的吟唱。
注释
- 霁日:霁,指雨雪停后天气转晴;霁日即晴天的阳光。
- 盥颒:盥洗,颒,指擦拭,晨兴盥颒即早起洗漱的意思。
- 清镜:指镜子,象征照见白发。
- 弄尘柄:玩弄笔柄,象征无所事事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丛竹如有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清高,诗人借竹子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爱国者,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丰厚的文学成就而著称。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经历了国家动荡与个人苦难后,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此时的他身处南宋,国家虽小,但却充满对明亮未来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陆游的《作雪遇大风遂晴》是一首描写雪后晴日的抒情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变化的深刻体悟。开篇即以“雪作风散之,雪止风亦定”描绘了一幅雪后宁静的画面,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清新与宁静的瞬间。接着,诗人用“霁日上窗扉,明暖起我病”来表现阳光带来的温暖,却又因病而感到无奈,显示了他对此时此刻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去春财十日”,不仅表明时序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珍惜。在“晨兴盥颒罢,白发满清镜”中,白发成为时间流逝的象征,诗人通过日常的洗漱,反思自己的过去与现状,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门前无客至,默卧弄尘柄”与“丛竹如有情,代我发孤咏”则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竹子作为自然的象征,似乎在与诗人心灵相通,代替他吟唱孤独的心声,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作风散之,雪止风亦定”:描绘雪后风静的场景,表达天气的变化。
- “霁日上窗扉,明暖起我病”:阳光透过窗户,温暖的感觉让人心生愉悦,但诗人因病感到无奈。
- “去春财十日,共喜时序正”:春天已经过去十天,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欣慰。
- “晨兴盥颒罢,白发满清镜”:早起洗漱,白发映照在镜中,反映出岁月的无情。
- “门前无客至,默卧弄尘柄”:门前无人来访,诗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 “丛竹如有情,代我发孤咏”:竹子似乎理解他的心情,替他吟唱孤独的思绪。
-
修辞手法:
- 拟人:竹子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与静谧,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阳光:象征温暖与希望,带来生机与活力。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竹:象征坚韧、清高,反映诗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霁日”指的是什么?
A. 雨后晴天
B. 雪天
C. 晴天 -
诗人感到“白发满清镜”说明了什么?
A. 诗人年轻
B. 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C. 诗人的病重 -
“丛竹如有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自然的冷漠
B. 自然的理解与陪伴
C. 自然的无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作雪遇大风遂晴》与王安石《梅花》: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陆游偏重于个人情感与内心的孤独,而王安石则通过梅花传达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以上是对陆游《作雪遇大风遂晴》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