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送春四首 其二 廖行之 〔宋代〕 三月春工倦欲归,花神应约手同携。 明年早赴东郊迓,未论渠侬南北西。
白话文翻译:
三月里,春天的工匠似乎厌倦了劳作,想要归去,花神应约,手牵手一同离开。 明年,我将早早地前往东郊迎接,不论它流向何方,南北西东。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工:指春天的自然力量,使万物生长。
- 倦欲归:厌倦了劳作,想要休息。
- 花神:掌管花卉的神灵。
- 应约:按照约定。
- 手同携:手牵手。
- 东郊:东边的郊外。
- 迓:迎接。
- 渠侬:指春天。
- 南北西:泛指各个方向。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廖行之在《和送春四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感慨和对来年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离去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描绘成一位工匠,厌倦了劳作,准备归去。花神则应约与之同行,形象生动。诗的末句表达了对来年春天的期待,不论春天流向何方,都将在东郊早早迎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三月春工倦欲归”,描绘了春天的离去,春工厌倦了劳作,想要休息。
- 第二句“花神应约手同携”,花神应约与春工一同离去,手牵手,形象生动。
- 第三句“明年早赴东郊迓”,表达了对来年春天的期待,早早前往东郊迎接。
- 第四句“未论渠侬南北西”,不论春天流向何方,都将在东郊迎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和花神拟人化,使诗歌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明年早赴东郊迓”与“未论渠侬南北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离去和来年的期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工:春天的自然力量,使万物生长。
- 花神:掌管花卉的神灵。
- 东郊:东边的郊外,象征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工匠 B. 春天的自然力量 C. 春天的花朵 D. 春天的神灵
- 诗中“花神应约手同携”表达了什么? A. 花神与春工一同离去 B. 花神与春工一同劳作 C. 花神与春工一同庆祝 D. 花神与春工一同休息
- 诗中“明年早赴东郊迓”表达了什么? A. 对来年春天的期待 B. 对来年夏天的期待 C. 对来年秋天的期待 D. 对来年冬天的期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鸟鸣涧》: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生机。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廖行之的《和送春四首 其二》: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廖行之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循环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