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荐士今谁有古风,不论疎戚与穷通。怜渠报国河南尹,愧我无私第五公。
白话文翻译:
如今谁能像古人那样推荐贤士,不计较亲疏与贫富。我怜悯那位在河南报国的尹,却愧对自己无私的第五公。
注释:
- 荐士:推荐贤士。
- 疎戚:亲疏。
- 穷通:贫富。
- 渠:他,指河南尹。
- 第五公:指第五伦,东汉名臣,以廉洁无私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如古人那样无私荐贤的自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廖行之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他感叹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风范,不再有人像古人那样不计个人得失,推荐贤能之士。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愧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人的风范和现今社会的缺失,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中“荐士今谁有古风”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那种不计个人得失,推荐贤能之士的风范。接着,“不论疎戚与穷通”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风范的核心,即不计较亲疏与贫富,只看重人才本身。后两句通过对河南尹的怜悯和对第五公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以及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愧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荐士今谁有古风”:这句诗直接点出了主题,即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那种不计个人得失,推荐贤能之士的风范。
- “不论疎戚与穷通”: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风范的核心,即不计较亲疏与贫富,只看重人才本身。
- “怜渠报国河南尹”:这句诗通过对河南尹的怜悯,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
- “愧我无私第五公”:这句诗通过对第五公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自责。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古人的风范和现今社会的缺失,突出了主题。
- 拟人:通过对河南尹和第五公的拟人化处理,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风范的反思,以及对自己未能做到无私荐贤的自责。通过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和对那些为国家尽忠职守的人的敬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荐士:推荐贤士,象征着无私和公正。
- 河南尹:指在河南报国的人,象征着忠诚和奉献。
- 第五公:指第五伦,象征着廉洁和无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第五公”是指谁? A. 第五伦 B. 第五琦 C. 第五福 D. 第五元先 答案:A
-
诗中的“荐士今谁有古风”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现今社会缺乏古人的风范 B. 现今社会有很多古人的风范 C. 现今社会不需要古人的风范 D. 现今社会超越了古人的风范 答案:A
-
诗中的“不论疎戚与穷通”强调了什么? A. 计较亲疏与贫富 B. 不计较亲疏与贫富 C. 只看重亲疏与贫富 D. 只看重人才本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贤能之士的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风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廖行之的《上浙西张帅十首》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贤能之士的推荐,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并对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本书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廖行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