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时间: 2025-01-26 04:00:45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

亦从南院看新榜,

旋束春关归故乡。

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

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黄滔 〔唐代〕 十问九通离义床,今时登第信非常。 亦从南院看新榜,旋束春关归故乡。 水到吴门方见海,树侵闽岭渐无霜。 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次提问九次都能答对,离开义床,今天你登第真是非常之事。 也曾在南院看新科榜,不久就收拾行装回故乡。 水流到吴门才见到大海,树木侵入闽岭渐渐没有霜。 知道你已经实现了平生的愿望,每天与亲友畅饮几场。

注释:

  • 十问九通:形容考试中回答问题非常准确。
  • 离义床:指离开考试的地方。
  • 登第: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 南院: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新榜:指新公布的科举考试录取名单。
  • 春关:指春天,这里指科举考试的季节。
  • 吴门:指苏州,古代吴国的都城。
  • 闽岭:指福建的山岭。
  • 塞:满足,实现。
  • 交亲:亲友。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送别一位通过科举考试的朋友,表达了对其成功的祝贺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唐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意味着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首联以“十问九通”形容朋友的才华横溢,而“今时登第信非常”则直接表达了对其成功的赞赏。颔联和颈联通过地理意象的转换,描绘了朋友从考试到归乡的旅程,寓意着从紧张的考试生活到宁静的家乡生活的转变。尾联则以“知君已塞平生愿”表达了对朋友实现梦想的祝贺,而“日与交亲醉几场”则预祝其未来的生活充满欢乐和友谊。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十问九通”和“今时登第信非常”展现了朋友的才华和成功的非凡。
  • 颔联:通过“南院看新榜”和“旋束春关归故乡”描绘了朋友从考试到归乡的过程。
  • 颈联:通过“水到吴门方见海”和“树侵闽岭渐无霜”寓意着朋友旅程的广阔和生活的变化。
  • 尾联:通过“知君已塞平生愿”和“日与交亲醉几场”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到吴门方见海”比喻朋友的前途广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十问九通”与“今时登第”,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祝贺和期待,通过描绘朋友的成功和归乡,表达了诗人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南院看新榜”:象征着科举考试的成功。
  • “水到吴门方见海”:象征着前途的广阔。
  • “树侵闽岭渐无霜”:象征着生活的宁静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十问九通”形容的是什么? A. 考试中回答问题非常准确 B. 考试中回答问题非常困难 答案:A

  2. 诗中的“吴门”指的是哪里? A. 苏州 B. 杭州 答案:A

  3. 诗中的“知君已塞平生愿”表达了什么? A. 对朋友失败的同情 B. 对朋友实现梦想的祝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王维的《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黄滔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