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时间: 2025-02-04 15:40: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无渡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丈夫不爱死,心志成仁才会安定。如果死去是因为没有原因,那真是可悲,只是在自残而已。水能杀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却在无知中狂妄痴迷。黄河浩瀚无边,你竟想要在这儿渡河。即使你溺水身亡,谁会为你悲伤呢?世间的路途险恶实在是多,平地忽然起风浪,危险无处不在。为了追求私利和欲望,谁能知道他的本质?看不见、听不见,纵横交错的网罗。而与其像你这样痴迷,不如用鱼钩去钓鱼;与其像你这样疯狂,不如借酒消愁。眼前那些言笑嫣然的人,谁又知道他们心中有多少刀兵和阴险?你无法渡过河流,河流也没有渡口,一曲箜篌,愁杀人。
注释:
- 成仁:指的是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安慰自己的内心。
- 殒身:指死亡。
- 茫然狂:形容无知而疯狂的状态。
- 黄河:象征生命的危机和无法逾越的障碍。
- 利淫欲饵:指追逐欲望和利益的诱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天池,元代初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明朝建立的参与者,曾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刘基的诗词风格雄浑深邃,擅长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公无渡河》写于元末明初之际,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民众苦难深重的时期。诗人借用渡河的意象,表达对拼命追求私欲而无视生死的人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公无渡河》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借助对渡河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丈夫不爱死”的开头,直接提出了对生死的思考,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更高的理想,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物质和享乐。接着,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强调了在面对生命危机时,盲目的冲动和无知的行为是多么愚蠢。此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凉而又警醒,提醒人们要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与挑战。诗中所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哲理,又不失艺术的美感,充分展示了刘基的才华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丈夫不爱死,成仁心所安:提到出于理想而不怕死的人,心中才能安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殒身苟无故,哀哉徒自残:如果死去是无缘无故的,那真是悲哀,只是在自我残害。
- 水能杀人人共知:大家都知道水是致命的,但有些人却无知地追求。
- 公独茫然狂以痴:形容某些人对风险的无知与痴迷。
- 黄河渺渺无津涯,乃欲绝流而渡之:黄河浩浩荡荡,没有渡口,你却想要渡过。
- 公也溺死人谁悲:即使你溺水身亡,谁会为你感到悲伤?
- 世路如何,险恶实多?:人生道路险恶重重,充满危险。
- 平地倏忽,滔天风波:突然的灾难来临,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利淫欲饵,孰知其佗?:追求欲望和利益的诱惑,谁能知道其真相?
- 不见不闻,纵横网罗:生活中隐藏的陷阱和危险,难以察觉。
- 固不必如公之痴:与其像你那么痴迷。
- 可揕以鱼中之铍,亦不必如公之狂:不如用鱼钩去钓鱼,何必如此疯狂。
- 眼前言笑百媚出,宁知兵刃罗心肠:眼前那些笑容满面的人,谁知道他们内心的阴险。
- 公无渡河河无津:你无法渡过河流,河流也没有渡口。
- 箜篌一曲愁杀人:最后以箜篌的音调结束,表达了无尽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河比作生命的障碍,象征生死之危。
- 对仗:如“公无渡河,河无津”,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将河流赋予情感,表达无情的现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生命和理想的深刻反思,警示人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要理智,避免因无知而导致自我毁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生命的险境与不可逾越的障碍。
- 渡河:象征人生的选择与挑战。
- 箜篌:象征愁苦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水能杀人”是指什么? A. 水是生命的源泉
B. 水能致命
C. 水可以清洗
答案: B -
“公无渡河,河无津”中“公”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无知的人
C. 黄河
答案: B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欲望
B. 理智面对生活
C. 享受生活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 《离骚》 by 屈原
诗词对比:
- 《公无渡河》与《长恨歌》都涉及人生的悲剧与无奈,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的遗憾与追求,而《公无渡河》则强调理智与选择的智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