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峰往还三首 赵蕃 〔宋代〕 甚厌穷居陋,聊为佛界遨。 追随有逢掖,应对属方袍。 褊性便幽隐,畏途思避逃。 明当与山别,回首念尘劳。
白话文翻译:
非常厌倦了简陋的穷居生活,姑且来到佛门中遨游。 跟随的人穿着宽袖大褂,应对的人穿着方领袍。 我这狭隘的性格喜欢幽静隐居,面对险恶的路途想逃避。 明天就要与山告别,回首时又想起尘世的劳苦。
注释:
- 甚厌:非常厌倦。
- 穷居陋:简陋的穷居生活。
- 佛界:佛教的境界,这里指佛门。
- 逢掖:宽袖大褂,古代士人的服装。
- 方袍:方领袍,古代士人的服装。
- 褊性:狭隘的性格。
- 幽隐:幽静隐居。
- 畏途:险恶的路途。
- 尘劳:尘世的劳苦。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陋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佛界”和“幽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逃避现实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尘世的劳苦和佛门的清净,表达了诗人对简陋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隐居的向往。诗中“甚厌穷居陋”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不满,而“聊为佛界遨”则展现了他的向往。后两句“褊性便幽隐,畏途思避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逃避现实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普遍心态。
诗词解析:
- 首句“甚厌穷居陋”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厌倦,用“甚厌”强调了情感的强烈。
- 次句“聊为佛界遨”展现了诗人的向往,用“聊为”表达了无奈中的选择。
- 第三句“追随有逢掖,应对属方袍”描绘了诗人的随从和应对者的服饰,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环境。
- 第四句“褊性便幽隐,畏途思避逃”强调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逃避现实的愿望,用“褊性”和“畏途”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末句“明当与山别,回首念尘劳”表达了诗人即将告别山林,回首时又想起尘世的劳苦,用“明当”和“回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复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尘世的劳苦和佛门的清净,突出了诗人的向往和逃避。
- 象征:“佛界”象征清净和超脱,“尘劳”象征世俗的劳苦和烦恼。
- 对仗:诗中“追随有逢掖,应对属方袍”和“褊性便幽隐,畏途思避逃”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简陋生活的厌倦和对幽静隐居的向往,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普遍心态。
意象分析:
- “佛界”:象征清净和超脱,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 “幽隐”:象征幽静隐居,体现了诗人逃避现实的愿望。
- “尘劳”:象征世俗的劳苦和烦恼,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甚厌穷居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D. 好奇
- 诗中“聊为佛界遨”中的“佛界”象征什么? A. 世俗 B. 清净 C. 繁华 D. 简陋
- 诗中“褊性便幽隐”中的“褊性”指的是什么? A. 宽广的性格 B. 狭隘的性格 C. 开朗的性格 D. 内向的性格
- 诗中“明当与山别”表达了诗人即将做什么? A. 离开山林 B. 进入山林 C. 留在山林 D. 探索山林
答案:
- B. 厌倦
- B. 清净
- B. 狭隘的性格
- A. 离开山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宁静的心境。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比尘世和山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赵蕃的《端峰往还三首》都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林的美景和宁静的心境,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逃避现实的愿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