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时间: 2025-04-29 04:22:10

平生喜临风,今夕愁对月。

月好若愁看,寒苦侵肌切。

岂无一短褐,自不生暖热。

想像水栖禽,冻羽难拍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月 赵蕃 〔宋代〕

平生喜临风,今夕愁对月。 月好若愁看,寒苦侵肌切。 岂无一短褐,自不生暖热。 想像水栖禽,冻羽难拍拍。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喜欢迎风而行,今晚却因对月而愁。 月亮虽好,却因忧愁而显得凄凉,寒冷之苦深入肌肤。 难道没有一件短衣,自己却感觉不到温暖。 想象水中的鸟儿,冻僵的羽毛难以拍打。

注释:

  • 平生:一生。
  • 临风:迎风。
  • 今夕:今晚。
  • 愁对月:因月亮而感到忧愁。
  • 寒苦:寒冷的痛苦。
  • 侵肌切:深入肌肤的痛苦。
  • 短褐:短衣,古代贫民的服装。
  • 暖热:温暖。
  • 水栖禽:生活在水中的鸟类。
  • 冻羽:冻僵的羽毛。
  • 拍拍:拍打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面对月亮时,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和寒冷,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世态炎凉后,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诗中“平生喜临风,今夕愁对月”一句,对比了诗人以往的乐观和对自然的喜爱,与今夜的忧愁形成鲜明对比。“月好若愁看,寒苦侵肌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月亮虽美,但在诗人眼中却充满了忧愁,寒冷之苦深入肌肤,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后两句“岂无一短褐,自不生暖热”和“想像水栖禽,冻羽难拍拍”则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喜临风,今夕愁对月”:诗人一生喜欢迎风而行,但今晚面对月亮却感到忧愁。
  2. “月好若愁看,寒苦侵肌切”:月亮虽好,但在诗人眼中却充满了忧愁,寒冷之苦深入肌肤。
  3. “岂无一短褐,自不生暖热”:诗人虽然有衣服,但自己却感觉不到温暖。
  4. “想像水栖禽,冻羽难拍拍”:想象水中的鸟儿,冻僵的羽毛难以拍打。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平生喜临风”与“今夕愁对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 拟人:“月好若愁看”将月亮拟人化,赋予了月亮忧愁的情感。
  • 比喻:“寒苦侵肌切”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寒冷之苦深入肌肤的感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以及对温暖的渴望。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温暖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和忧愁。
  • 寒苦:象征内心的痛苦和寒冷。
  • 短褐:象征贫困和无奈。
  • 水栖禽:象征无助和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生喜临风”与“今夕愁对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什么变化? A. 从乐观到悲观 B. 从悲观到乐观 C. 从平静到激动 D. 从激动到平静

  2. “月好若愁看”中的“若”字是什么意思? A. 如果 B. 似乎 C. 因为 D. 所以

  3. “寒苦侵肌切”中的“侵肌切”是什么意思? A. 侵入肌肤 B. 切割肌肤 C. 深入肌肤 D. 肌肤疼痛

  4. “想像水栖禽,冻羽难拍拍”中的“冻羽”是什么意思? A. 冻僵的羽毛 B. 冻伤的羽毛 C. 冻硬的羽毛 D. 冻裂的羽毛

答案:

  1. A
  2. B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忧愁。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对月》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孤独。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诗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