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郎中过原东居》

时间: 2025-02-04 16:21:54

年长惟添懒,经旬止掩关。

高人餐药后,下马此林间。

对坐天将暮,同来客亦闲。

几时能重至,水味似深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长惟添懒,经旬止掩关。
高人餐药后,下马此林间。
对坐天将暮,同来客亦闲。
几时能重至,水味似深山。

白话文翻译:

年纪渐长只会更加懒惰,经过几天的闷闭在家。
高人吃了药后,便在这个林间下了马。
我们对坐时天色将要晚了,同行的客人也显得悠闲。
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会,这里的水味道如同深山之中一般。

注释:

  • 年长:年纪大了。
  • 惟添懒:只会变得懒散。
  • 经旬:经过十天左右。
  • 止掩关:只是在家中闭门不出。
  • 高人:指道士或隐士。
  • 餐药:吃药,指高人修炼或养生。
  • 下马:下了马,表示来到此地。
  • 对坐:面对面坐着。
  • 天将暮:天快要黑了。
  • 同来客:一起来的朋友或客人。
  • 几时:何时。
  • 重至:再次到来。
  • 水味似深山:水的味道如同深山中的泉水,清纯甘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高人”可理解为道家或佛教修行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67年-837年),字阮,号雪渔,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用词讲究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富含哲理,尤其擅长于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晚年,他在诗中反映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体悟,表达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适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在山林中的一段宁静时光。诗人在年长之后,渐渐变得懒散,长时间待在家中,展现了人生的无奈和对外界的渴望。开篇的“年长惟添懒”道出了岁月的无情,随之而来的“经旬止掩关”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逃避。

“高人餐药后,下马此林间”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折射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诗人和友人在林间对坐,天色渐暗,显得悠闲而宁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几时能重至,水味似深山”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和对山水的留恋。水的味道象征着清新和纯净,恰似友人之间的情谊,令人期待与珍惜。整首诗在悠闲的氛围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沉思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贾岛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长惟添懒:随着年纪的增长,懒惰的情绪愈加明显。
  2. 经旬止掩关:经过一段时间的闭门不出,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
  3. 高人餐药后:隐士或修行者在服用药物后,象征着追求长生和修道。
  4. 下马此林间:在林中下马,表示他在自然中寻找宁静。
  5. 对坐天将暮:两人对坐,天色渐晚,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6. 同来客亦闲:和朋友们一起,大家都感觉悠闲自在。
  7. 几时能重至:不知何时能再相聚,表达了对友谊的期待。
  8. 水味似深山:水的清甜如同深山中的泉水,象征着宁静和纯净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年长惟添懒,经旬止掩关”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 比喻:水味比喻友谊的纯净和美好。
  • 拟人:将“高人”拟人化,赋予其修道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林的宁静、人与人之间的闲适互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中透露出一种哲理,反映了对人生、自然、友谊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着隐逸与清静的生活。
  • :代表着纯净与友谊,水的清甜与深山相连,暗示着自然的美好与人际关系的真挚。
  • 高人:体现了追求道德和心灵自由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年长惟添懒”的意思是什么?

    • A. 年纪大了只会变得懒惰
    • B. 年龄增长增加智慧
    • C. 年纪大了会更加勤奋
  2. 诗中“高人”指的是什么?

    • A. 富有的人
    • B. 隐士或修行者
    • C. 学识渊博的人
  3. 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通过哪一句表达?

    • A. 几时能重至
    • B. 高人餐药后
    • C. 对坐天将暮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友人的聚会,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情感上更为细腻。
  • 孟浩然《过故人庄》:表达了友人相聚的愉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情感同样真挚,但风格上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贾岛年谱及其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