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戎扶侍往寿安
贾岛 〔唐代〕
二千馀里路,一半是波涛。
未晓著衣起,出城逢日高。
关山多寇盗,扶侍带弓刀。
临别不挥泪,谁知心郁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朋友李戎的情景。诗人提到前往寿安的路途长达二千多里,其中一半是波涛汹涌的海面。清晨未明时起床,出城时正值日高。沿途关山险峻,盗贼横行,李戎带着弓刀出发。临别时虽然不流泪,但谁能知道我内心的烦闷与忧伤。
注释:
- 二千馀里:指的是两千多里,强调路途遥远。
- 波涛:指海面波浪,暗示旅途艰险。
- 未晓:指天未亮。
- 著衣:穿上衣服。
- 出城:离开城镇,开始旅程。
- 关山:指险峻的关卡和山岭。
- 寇盗:指盗贼。
- 扶侍:指侍从、陪伴的人。
- 郁陶:形容心中烦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冷峻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他的诗作以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著称,与王维、孟浩然等人并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送别好友李戎时,李戎即将远行,诗人内心充满不舍。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前路艰辛的担忧,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篇描绘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二千余里的路程中波涛与险峻的山川构成了旅途的险恶。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以清晨起床出城的细节引入,暗示了不舍与忧虑。关山多寇盗,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路途的艰险,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朋友的安全令人担忧。
临别时,诗人选择不流泪,表面上的镇定掩盖了内心的郁结与不安。“谁知心郁陶”更是道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离别的苦涩在心中悄然滋生。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与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虽无华丽的辞藻,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千馀里路:强调路途遥远,暗示分离的痛苦。
- 一半是波涛:旅途中有艰险的海浪,暗示旅途的不易。
- 未晓著衣起:清晨起床,表现出急切与不舍。
- 出城逢日高:出城时阳光已高,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与离别的迫近。
- 关山多寇盗:路途险恶,有盗贼横行,表露对朋友安全的忧虑。
- 扶侍带弓刀:李戎带着武器出行,显示出旅途的危险。
- 临别不挥泪:虽不流泪,表现了内心的坚强与隐忍。
- 谁知心郁陶: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二千馀里路,一半是波涛”,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喻:通过“波涛”与“关山”象征旅途的艰难与不安。
- 反语:临别不挥泪,实际上却隐藏着深沉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和离别场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涛:象征旅途的不安与艰难。
- 关山:象征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 弓刀:象征旅途中的危险与防备。
- 泪:象征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王维
B. 李白
C. 贾岛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波涛”主要象征什么?
A. 旅途的艰难
B. 朋友的思念
C. 自然的美丽
D. 战争的危险 -
“谁知心郁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忧伤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李白
- 《送别》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
- 《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展现离别的愁绪,更加抒情,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歌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贾岛的《送李戎扶侍往寿安》这首诗的情感内涵与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