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时间: 2025-02-04 16:17:04

借得茅楼一倚栏,见成诗句满江天。

归鸦啼处客投宿,野鸭飞边人上船。

老眼尚嫌随物转,闲心可惜被贫牵。

平生错做功名梦,金印何时二顷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得茅楼一倚栏,见成诗句满江天。
归鸦啼处客投宿,野鸭飞边人上船。
老眼尚嫌随物转,闲心可惜被贫牵。
平生错做功名梦,金印何时二顷贤。

白话文翻译:

借着茅草搭成的小楼,我倚在栏杆上,看到诗句在江天之上飞舞。归来的乌鸦啼叫的地方,客人投宿下来;野鸭飞过,恰好人们也在上船。年纪大了,眼睛依旧不满世事的变化,心中闲适却因为贫穷而受到牵绊。平生错把名利当作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如金印般的贤德呢?

注释:

  • 茅楼:用茅草搭建的小楼,形容简陋的住所。
  • 倚栏: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闲适的状态。
  • 归鸦:归来的乌鸦,象征着归宿或安宁。
  • 投宿:在外过夜,住宿的意思。
  • 老眼:年迈的眼睛,暗示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 随物转:随着世事变化而感到无奈。
  • 闲心:内心的宁静与安闲。
  • 平生:一生的经历。
  • 功名梦:追求名利的愿望。
  • 金印: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印章,借喻对理想或贤德的追求。

典故解析:

“金印”在古代常象征权力和荣耀,诗人在这里借用“金印”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与反思,隐含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惟道,号复古,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诗人在经历了世事的沉浮后,逐渐意识到名利的虚幻,表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倚在茅草楼的情景,引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怀。诗的开头便以“借得茅楼一倚栏”引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归鸦啼处客投宿,野鸭飞边人上船”,展现了江边的宁静与和谐,营造出一种田园诗意的氛围。随之而来的,是对年老和贫困的反思,诗人以“老眼尚嫌随物转”表明自己对世事变迁的不满,同时又对内心的闲适感到惋惜,显示出一种矛盾的心态。最后一句“金印何时二顷贤”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用金印象征名利,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迷茫与无奈,显示出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借得茅楼一倚栏:借用茅草楼的栏杆,暗示一种临时的栖息之地。
  2. 见成诗句满江天:看到美丽的诗句在江天之间,展现了诗人的灵感与自然的交融。
  3. 归鸦啼处客投宿:在乌鸦归来的地方,客人选择在此过夜,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4. 野鸭飞边人上船:野鸭飞过,正好与上船的人相映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5. 老眼尚嫌随物转:年纪大了,眼睛仍然不满于世事的变化,感叹人生的无常。
  6. 闲心可惜被贫牵:内心虽然闲适,却因贫困而受到牵制,反映了生活的矛盾。
  7. 平生错做功名梦:一生中追求名利的梦想,表达了对过往追求的反思。
  8. 金印何时二顷贤:何时才能拥有如金印般的贤德,表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印”比作理想与名利,增强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归鸦啼处”与“野鸭飞边”,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老眼”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迷茫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透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楼:象征简朴的生活,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归鸦:象征归属与安宁,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野鸭:象征自由,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金印:象征权力与名利,表达对人生追求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印”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财富
    • C. 权力
    • D. 理想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A. 野鸭
    • B. 归鸦
    • C. 茅楼
    • D. 江天
  3. 诗中“老眼尚嫌随物转”是表达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
    • B. 时光流逝
    • C. 贫困
    • D. 功名

答案:

  1. A. 名利
  2. C. 茅楼
  3. B. 时光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戴复古《江山》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戴复古更加强调对人生追求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