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时间: 2025-01-11 01:14:12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作者: 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游武夷山的美景和诗人心中的感慨。诗中提到溪水奔流,山峦叠嶂,舟行艰难,面对壮丽的自然,感受到一种无奈。山上传来的笙声,山前的人们眺望着如屏幕般的翠云,令人向往蓬莱仙境,却找不到通往瑶池的路。舟行至玉女峰,水波荡漾,游人离去后,夜幕降临,山中月色明亮。诗人思念仙人隐居的传说,与流水相伴,花开花落,似乎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高耸的青翠山壁,似乎在问谁会在此留下痕迹。无论风雨如何,山依然存在,奇特的景观永远不变。诗人感叹山中隐士的生活,和自己追寻的理想之地。最后,他的归途犹如箭矢,已无法再回到初来的悠闲状态。

注释

  • 篙师:撑船的船夫。
  • 咫尺平澜:指近在咫尺的平静水面。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
  • 玉女峰:武夷山的著名山峰,传说与美丽的女子有关。
  • 西伯:指西周的开国君主姬昌,传说中的圣人。
  • 包牺八卦:古代的阴阳八卦,象征哲学和宇宙的奥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兼具悲壮与柔情,尤以豪放派著称。辛弃疾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冲突,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是辛弃疾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武夷山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成为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辛弃疾在此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武夷山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孤独。开篇通过对奔流溪水与高耸山峦的描绘,展示出壮观的自然景象,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用“扁舟费尽篙师力”的句子,诗人表达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奈。诗中的“蓬莱枉觅瑶池路”则引入了追求理想境界的主题,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无奈的。随着诗句的推进,山中传来的笙声、夜晚的月色,以及游人离去后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诗人以“如今归棹如掤箭”结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全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水奔流,山峦层叠,开阔的景象。
  2. 溪头千步响如雷:溪水在石头间流动,声响如雷,表现出水流的急促。
  3. 扁舟费尽篙师力:小舟在水中行驶,费尽力气,体现出行舟的不易。
  4. 咫尺平澜上不来:眼前的平静水面,却无法靠近,暗示着一种无力感。
  5.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风吹过,传来笙声,描绘出山间的悠扬音乐。
  6. 山前人望翠云屏:人们在山前眺望翠绿的云彩,如屏风一般。
  7. 蓬莱枉觅瑶池路:寻找理想的仙境,却无处可寻。
  8. 不道人间有幔亭:不知人间还有这样的美好景致。
  9. 玉女峰前一棹歌:在玉女峰前,轻声唱歌,陶醉于自然。
  10. 烟鬟雾髻动清波:女子的发髻在水波中轻轻摇曳,展现出婉约之美。
  11. 游人去后枫林夜:游人离去后,夜色笼罩枫树林,显得更加幽静。
  12. 月满空山可奈何:明月高悬空山,诗人感到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咫尺平澜”比喻眼前的美好却无法触及。
  • 拟人:将山间的风声、笙声拟人化,增添生动性。
  • 对仗:如“花开花落无寻处”与“仿佛吹箫月夜闻”形成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武夷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诗人希望在自然中寻找到心灵的寄托,却又不得不面对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代表着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象征孤寂,与内心的情感相呼应。
  • :象征美好与短暂,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游武夷》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人间的繁华
    • B. 武夷山的自然风光
    • C. 诗人的个人生活
  2.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孤独
    • B. 旅程的艰辛
    •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3. “如今归棹如掤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恋
    •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游武夷》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是描绘自然美景,但辛弃疾更注重对人心感受的刻画,而李白则强调自然景色的壮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下一句是什么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上一句是什么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下一句是什么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上一句是什么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下一句是什么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上一句是什么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下一句是什么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上一句是什么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下一句是什么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上一句是什么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下一句是什么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上一句是什么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下一句是什么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上一句是什么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下一句是什么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上一句是什么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下一句是什么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上一句是什么

一水奔流叠嶂开,下一句是什么

溪头千步响如雷。上一句是什么

溪头千步响如雷。下一句是什么

扁舟费尽篙师力,上一句是什么

扁舟费尽篙师力,下一句是什么

咫尺平澜上不来。上一句是什么

咫尺平澜上不来。下一句是什么

山上风吹笙鹤声,上一句是什么

山上风吹笙鹤声,下一句是什么

山前人望翠云屏。上一句是什么

山前人望翠云屏。下一句是什么

蓬莱枉觅瑶池路,上一句是什么

蓬莱枉觅瑶池路,下一句是什么

不道人间有幔亭。上一句是什么

不道人间有幔亭。下一句是什么

玉女峰前一棹歌,上一句是什么

玉女峰前一棹歌,下一句是什么

烟鬟雾髻动清波。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