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防江二首 兵退田事始,夜来春雨匀。 向时耦耕者,十无三四人。 努力勿转徙,赦语如阳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军队撤退后,农田耕作才开始,夜晚降临,春雨均匀地洒落。曾经一起耕作的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四成。努力不要迁移,宽恕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兵退:军队撤退。
- 田事:农田耕作。
- 匀:均匀。
- 耦耕者:一起耕作的人。
- 十无三四人:十个人中不到三四个人。
- 转徙:迁移。
- 赦语:宽恕的话语。
- 阳春:温暖的春天。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约1096-1148),字叔夜,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此诗可能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战乱频发,农田荒废,人口流失严重。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战乱后农田荒废、人口流失的现实情况,呼吁人们不要放弃耕作,希望社会能够恢复和平与繁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乱后农田的荒凉景象。首句“兵退田事始”直接点明了战乱结束与农田耕作的开始,而“夜来春雨匀”则以春雨的均匀洒落象征着自然的恢复与生机。后两句“向时耦耕者,十无三四人”深刻反映了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而“努力勿转徙,赦语如阳春”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宽恕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够坚守家园,社会能够迎来温暖的春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兵退田事始”:军队撤退后,农田耕作才开始,意味着战乱结束,人们开始恢复生产。
- “夜来春雨匀”:夜晚降临,春雨均匀地洒落,象征着自然的恢复与生机。
- “向时耦耕者,十无三四人”:曾经一起耕作的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四成,反映了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失。
- “努力勿转徙,赦语如阳春”:努力不要迁移,宽恕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宽恕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赦语如阳春”将宽恕的话语比作温暖的春天,形象生动。
- 对仗:“兵退田事始”与“夜来春雨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呼吁人们在战乱后坚守家园,恢复生产,希望社会能够迎来和平与宽恕,如同温暖的春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自然的恢复与生机。
- 耦耕者:象征着农田耕作与人口流失。
- 阳春:象征着和平与宽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兵退田事始”意味着什么? A. 军队开始耕作 B. 战乱结束,人们开始恢复生产 C. 农田被军队占领 D. 军队撤退,农田荒废 答案:B
-
“夜来春雨匀”中的“匀”是什么意思? A. 不均匀 B. 均匀 C. 快速 D. 缓慢 答案:B
-
诗中“向时耦耕者,十无三四人”反映了什么? A. 人口增加 B. 人口流失 C. 农田丰收 D. 农田荒废 答案:B
-
“赦语如阳春”中的“阳春”象征着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炎热 D. 凉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战乱后的荒凉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张嵲此诗与杜甫《春望》都反映了战乱后的社会现实,但张嵲更侧重于呼吁人们坚守家园,恢复生产,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嵲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