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送辛大之鄂》

时间: 2025-01-10 22:02:18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国的辛居士的送别之情。辛居士即将回到他熟悉的竹林中,但他未曾遇到调和鼎食的机会,内心只剩下想要济世的理想。我也是一个忘却世俗的人,田园生活在汉水的阴面。因你要回故乡,我远远寄上我微弱的吟唱。

注释:

  • 辛居士:指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词人。
  • 旧竹林:指他熟悉的环境。
  • 调鼎用:指调和鼎食,这里引申为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 济川心:指想要帮助他人、济世的心情。
  • 忘机者:忘却世俗名利的人。
  • 汉阴:汉水南面的地区,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 式微吟:微弱的吟唱,表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汉族。与王维齐名,被誉为“王孟”。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孟浩然与辛居士相识时,辛居士即将返回南方,诗人寄情于诗,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诗中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辛居士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提到辛居士要回归故乡的竹林,便勾起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薄。通过“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这两句,诗人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受挫、无缘施展才华的失落感。同时,诗人将自己与辛居士的心境进行对比,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田园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恬淡与追求。结尾的“遥寄式微吟”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身处异地,却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祝福和思念远远寄出,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国辛居士:指辛弃疾,强调友人的身份和背景。
  2. 言归旧竹林:表现辛居士即将返回熟悉的地方,暗示对故乡的眷恋。
  3. 未逢调鼎用:意指辛居士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4. 徒有济川心:表示尽管有志向,却无缘实现,心中只剩下理想。
  5. 予亦忘机者:将自己与辛居士对比,说明自己也是个不计较名利的人。
  6. 田园在汉阴:描绘了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
  7. 因君故乡去:因友人回乡而感慨,暗示友情的深厚。
  8. 遥寄式微吟:通过诗歌寄托思念,微弱吟唱更显情感的真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隐喻为“调鼎”和“济川”。
  • 意象:竹林、田园等自然意象,传达出隐逸的美好和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理想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着清幽、高洁的生活环境,代表诗人的理想生活。
  • 田园:象征着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济川心:代表着诗人希望施展才华、帮助他人的理想与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国辛居士”指的是谁? a) 王维
    b) 辛弃疾
    c) 孟浩然

  2. 诗中“未逢调鼎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幸福
    c) 忧虑

  3.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向往
    c) 忽视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孟浩然的《都下送辛大之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孟浩然强调友情与理想的失落,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平和,体现了二者在情感基调上的细微差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