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唐代〕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里又是清明节,人们心中充满了忧愁。
车声在路上交汇,柳树的颜色映衬着东城的翠绿。
花瓣纷纷落下,草木竞相生长,
黄莺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嬉戏。
我独坐在空荡的堂内,思念着往事,
喝着茶聊以解愁,代替酒醉。
注释:
- 帝里:指京城,这里特指长安。
- 重清明:重,是指又一次,清明节又来了。
- 人心自愁思:人们心中自然而然地充满了愁苦和思念。
- 车声上路合:车声在路上汇聚,形容清明时节,出行的人增多。
- 柳色东城翠:柳树的颜色在东城显得翠绿,描绘春天的景象。
- 空堂坐相忆:孤独地坐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忆往事。
- 酌茗聊代醉:品茶聊聊,代替饮酒的醉意。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既是祭祀先人、扫墓的日子,也是春天的时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柳树、莺飞、蝶戏等意象,都是春天的象征,表现了春日的美好与人们的愁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以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悠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明时节,诗人面对春日的美景,心中却因怀念亲友而感到愁苦,反映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及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孟浩然的《清明即事》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景色与人们的情感。开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简洁地道出在这个传统节日里,虽然大自然生机勃勃,但人们的心中却因思念而愁苦。接下来的“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则描绘出节日出行的热闹场面,和春天柳树的新绿,形成一种生动的对比。诗中“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还体现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却又隐含着花落草生的无常之感。最后两句“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独坐空堂,思念亲友,喝茶解愁,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逝去亲友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里重清明:在京城又是清明节,暗示节日的到来。
- 人心自愁思:人们的内心因思念而感到忧愁,强调节日的氛围。
- 车声上路合:车声汇聚在一起,描绘出人们出行祭扫的情景。
- 柳色东城翠:柳树的绿色映衬着东城,描绘春天的生机。
- 花落草齐生:花瓣纷落,草木葱茏,体现出春的生长与无常。
- 莺飞蝶双戏:黄莺和蝴蝶嬉戏,展现春日的活力。
- 空堂坐相忆:独坐空堂之中,思念往事,渗透出孤独感。
- 酌茗聊代醉:品茶以解愁,表达对生活的淡然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色东城翠”,通过颜色的描绘表现春天的生机。
- 拟人:如“莺飞蝶双戏”,赋予小鸟和蝴蝶以活泼的性格。
- 对仗:如“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清明节展开,既有春天的美好景象,又有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祭祀的传统。
- 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花:美好而短暂的生命,寓意无常。
- 莺、蝶: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欢快。
- 空堂:孤独与思念的象征,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帝里重清明”中的“重”是什么意思?
- A. 重要
- B. 又一次
- C. 很多
- D. 轻松
-
“柳色东城翠”中的“翠”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红色
- B. 绿色
- C. 黄色
- D. 白色
-
诗中的“莺飞蝶双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快乐
- C. 思念
- D. 恐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寒食》:同样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感怀,情感深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清明即事》与王维的《寒食》同为清明节主题,前者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更具社会背景的反思。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呈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