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天寺》
时间: 2025-01-10 22:1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事诗家称翦裁,跨虚相继有楼台。
水涵春碧雨初霁,山露晓青云半开。
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
此时欲结香莲社,只为陶潜醉不来。
白话文翻译:
为什么诗人们称赞这幅美景,楼台在空中相继而立?
春水映着碧绿的色彩,雨后初晴,山间的晨雾轻轻散开。
礼佛结束后,僧舍静悄悄的,粉墙上题字完毕,车子便要离开。
此时我想在此结成香莲社,只是因为陶渊明醉酒未能前来。
注释:
- 翦裁:指剪裁、修饰,这里引申为艺术的造诣与美的表现。
- 跨虚:跨越空旷,形容楼台在空中伫立。
- 水涵春碧:水面映照春天的碧色。
- 雨初霁:指雨刚刚停歇,天气转晴。
- 宝塔:寺庙中的塔,象征佛教文化。
- 香莲社:香莲社是陶渊明所设的隐逸之地,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昌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与人文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抒情特色。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王昌符游览应天寺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题应天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用“何事诗家称翦裁”,引入了对自然美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敏锐观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水涵春碧”和“山露晓青”展现了雨后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摹,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他在此刻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和满足。
“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则展现了寺庙生活的清幽,礼佛之后的宁静让人心灵得到洗涤。最后两句“此时欲结香莲社,只为陶潜醉不来”,则将陶渊明的隐逸理想与自身的情感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遗憾,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事诗家称翦裁:诗人自问为何诗人们会称赞这幅美景,暗示诗人对美的追求。
- 跨虚相继有楼台:描绘了楼台在空中交错的美丽画面,体现出艺术的精湛。
- 水涵春碧雨初霁:水面映照着春天的绿意,描写出雨后清新的景象。
- 山露晓青云半开:山间晨雾渐散,青云初露,展现出自然的变幻美。
- 宝塔礼终僧室静:寺庙中礼佛结束,僧舍宁静,体现佛教的清幽。
- 粉墙题罢使车回:在墙上题字后,车子准备离开,暗示了一种短暂的驻足。
- 此时欲结香莲社:此时想要结交友人,建立理想的社团。
- 只为陶潜醉不来:想念陶渊明,却因他醉酒而未能相聚,表达了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涵春碧”通过水的映衬比喻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台:象征高远和超脱,体现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雨后春水:象征新生与希望,传递出自然的生机。
- 宝塔:象征佛教文化的厚重与宁静。
- 香莲社: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与和谐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昌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香莲社”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个社团
C. 一个地点
D. 一种饮品 -
诗中的“雨初霁”指的是?
A. 雨下得很大
B. 雨刚停
C. 雨下得很小
D. 雨还在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符《题应天寺》 vs 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王昌符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陶渊明则讲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故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评析》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