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萧少府》
时间: 2025-04-29 00:12:36意思解释
赠萧少府
原文展示: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
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
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
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白话文翻译:
上等的德行如同流动的水一般,安宁仁爱的道理如同巍峨的高山。
听闻您持有高尚的品格,因此愿意侍奉于您的清白面容。
大雁展翅高飞,牛刀则在下方列队。
身处肥沃之地却不自我满足,生活在繁华之中却常常闲适。
远离虚诈之人,绝不谄媚,摒弃邪恶之吏,消除奸邪之事。
想要真正了解清白与纯洁,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澄澈的水湾。
注释:
- 上德:指至高无上的品德。
- 如流水:比喻德行自然流淌,不拘一格。
- 安仁道:指安静与仁爱的道理。
- 鸿渐:指大雁,有飞翔的意思。
- 牛刀:比喻用刀的技艺,常用来形容能干的人。
- 处腴:身处丰腴之地。
- 去诈:远离欺诈。
- 清与洁:清白与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王维齐名,常以田园诗著称。他一生游历于山水之间,追求隐逸的生活,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赠萧少府》是孟浩然赠送给萧少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萧少府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其清白之道的向往。诗作背景可能与当时政治环境及孟浩然对友人品德的钦佩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高尚品德的价值。开头两句将德行与仁道比作水流与高山,形象地表达了道德的自然流畅与坚定不移。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诗人对萧少府的赞美,表达了对清白与高节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品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理想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以明亮的月光照耀澄清的水湾来象征清白与纯洁,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深远的哲思。这种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心的写法,充分体现了孟浩然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德如流水:德行的高尚如同流动的水,形象而生动。
- 安仁道若山:仁爱之道稳重如山,强调其重要性。
- 闻君秉高节:听说你品德高洁,表达对朋友的敬意。
- 而得奉清颜:因此我愿意侍奉于你的清白面容,表现忠诚与敬仰。
- 鸿渐升仪羽:大雁展翅高飞,暗示志向与追求。
- 牛刀列下班:技艺高超的人在下方整齐排列,暗喻人才。
- 处腴能不润:身处肥沃之地却不自满,展现谦逊。
- 居剧体常闲:生活繁华却内心宁静,强调内心的淡泊。
- 去诈人无谄:远离虚伪之人,不谄媚他人,表现正直。
- 除邪吏息奸:去除邪恶之官,消除奸邪之事,展现理想的政治愿景。
- 欲知清与洁:想要了解清白与纯洁的真谛。
- 明月照澄湾: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水湾,象征纯洁的内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行与流水、仁道与山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如“安仁道若山”、“去诈人无谄”。
- 象征:明月与清水象征纯洁与清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赞美高洁的品德与理想的人生态度,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应保持清白与纯洁。诗人以自然的意象传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德行的流动与自然。
- 高山:象征仁道的稳重与坚定。
- 明月:象征清白与理想,寓意光明与纯洁。
- 澄湾:象征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上德如流水”中的“上德”指什么?
- A. 低下的德行
- B. 高尚的品德
- C. 一种流动的状态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清白与纯洁
- C. 财富
-
“去诈人无谄”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否定虚伪
- B. 崇尚奢华
- C. 追求权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诗歌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品的赞美,但王维的诗中常渗透着佛教思想,而孟浩然则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写照与个体的品德。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孟浩然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