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开元寺牡丹》

时间: 2025-01-10 22:06:03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浓艳初开小药栏,
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盛开的牡丹在小药栏中,令人感到一种惆怅的情绪。大家都在为离开长安而感到不舍,而真正的风流之景却是在钱塘寺,只有不踏入红尘,才能看到牡丹的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浓艳: 色彩鲜艳、浓烈。
  • 小药栏: 指小型的花坛或花圃。
  • 惆怅: 忧伤、失落的心情。
  • 长安: 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象征着繁华与喧闹。
  • 风流: 风雅、风趣,指高雅的情趣和生活。
  • 钱塘寺: 指杭州的钱塘江边的寺庙,以其风景闻名。
  • 红尘: 这里指世俗的生活与纷扰。

典故解析:
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繁忙;而钱塘寺则以自然美景著称,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华,晚唐时期的人物。他的诗以清丽见称,风格多样,常用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可能是在春天的时节,诗人在赏花之际,感受到离开长安的惆怅,同时也对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感到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中感受到的情感冲突与思考。开头“浓艳初开小药栏”,将牡丹的美丽生动展现出来,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接着“人人惆怅出长安”,则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繁华相对比,表现出对长安繁华的留恋与对世俗生活的无奈。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展示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喧嚣的尘世中,唯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欣赏到自然之美。这种对比不仅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浓艳初开小药栏: 描述初春时节牡丹盛开的景象,色彩鲜艳,生机盎然。
  • 人人惆怅出长安: 表达众人对长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茫然,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气氛。
  • 风流却是钱塘寺: 提到钱塘寺,暗示其在美与风雅上的吸引力。
  • 不踏红尘见牡丹: 说明唯有远离尘世的喧嚣,才能真正欣赏到牡丹的美丽,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对长安的繁华与钱塘寺的宁静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
  • 比喻: 用“红尘”来形容世俗生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及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 象征富贵与美丽,代表着自然的纯粹。
  • 长安: 代表繁华与喧闹,象征着世俗生活的复杂。
  • 钱塘寺: 代表宁静与优雅,象征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 A. 宁静
    • B. 繁华
    • C. 自然
  2. “不踏红尘见牡丹”中“红尘”的意思是?

    • A. 自然
    • B. 世俗生活
    • C. 花园
  3. 诗人对钱塘寺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向往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庐山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更注重雨水对万物生长的滋润;而张祜的《杭州开元寺牡丹》则通过牡丹的盛开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