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徐守三月十六日)》
时间: 2025-02-04 13:2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和徐守三月十六日)
作者:洪适
雨过春深,溪水涨绿波溶溢。年年是杨花吹絮,草茵凝碧。
驹隙光阴身易老,槐安梦幻醒难觅。算六分春色五分休,才留一。
雁鹜静,文书毕。尘处趣,壶中日。
喜兰亭修禊,郊垌堪出。合璧连珠同啸咏,怒猊渴骥尤清逸。
酒酣时梁上暗尘飞,无痕迹。
白话文翻译
春雨过后,春天已经深了,溪水涨起,绿波荡漾。每年都是杨花随风飘舞,草地碧绿如茵。
时间如白驹过隙,人生易老;梦中的美好总是难以寻觅。春色虽然有六分,而我却休息了五分,只留下这一点。
雁阵静止,文书也已写完。尘世的趣味,如同壶中的日子。
欢乐在兰亭修禊的时光,郊外的土坡值得一游。合璧与连珠如同共鸣吟唱,怒猊与渴骥皆显得清逸。
酒兴正浓时,梁上暗尘飞舞,毫无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驹隙:比喻时间短暂,像马的影子一样迅速。
- 槐安梦幻:槐树下的安静,象征梦境的虚无。
- 兰亭修禊:兰亭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出处,修禊指的是在春日举行的祭水活动。
- 合璧连珠:形容诗词的和谐美好。
- 怒猊渴骥:怒猊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猛兽,渴骥形容渴望奔腾的骏马,象征自由与激情。
典故解析
“兰亭修禊”指的是东晋王羲之在兰亭举办的文人雅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合璧连珠”则常用来形容诗词的完美组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孟英,宋代诗人,其诗风雅致,常以自然景物及人生哲理为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天,正值杨花飞舞、草木复苏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的感慨,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思。开篇以“雨过春深”引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随之而来的“年年是杨花吹絮,草茵凝碧”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轮回与生命的绵延。随后,诗人用“驹隙光阴身易老”表明了时间的无情,生命的短促,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还提到“算六分春色五分休,才留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绘宴饮的快乐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兰亭的修禊活动带有文化和精神双重的象征,诗人似乎在呼唤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快乐。最后的“酒酣时梁上暗尘飞”,则是对生活中轻松惬意时光的描绘,仿佛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春深:春雨之后,春天已经很深了,暗示着春天的丰盈与生命的复苏。
- 溪水涨绿波溶溢:溪水因春雨而涨,绿波荡漾,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 年年是杨花吹絮:每年春天都是杨花飞舞,体现了春天的特点。
- 草茵凝碧:草地如同碧绿的毯子,描绘了春季草木繁茂的景象。
- 驹隙光阴身易老:时间如白驹过隙,人生易逝,感慨时间的流逝。
- 槐安梦幻醒难觅:在槐树下的安静中,梦境难以寻觅,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算六分春色五分休:春天的美好虽多,却因生活琐事而难以享受。
- 雁鹜静,文书毕:静谧的环境中,文书已写完,象征着一种宁静。
- 尘处趣,壶中日:尘世的乐趣,如同酒壶中的光阴,暗示对生活的思考。
- 喜兰亭修禊,郊垌堪出:在兰亭的修禊活动中找到欢乐,值得外出游玩享受。
- 合璧连珠同啸咏:形容诗词的和谐美好,诗人与自然的共鸣。
- 怒猊渴骥尤清逸:表达一种奔放的激情与对自由的渴望。
- 酒酣时梁上暗尘飞,无痕迹:在酒兴浓厚之时,梁上扬起的尘埃,象征着轻松与无拘无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驹隙光阴”比喻时间的短暂。
- 拟人:如“尘处趣”,给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感慨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杨花:象征着春天的特征,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溪水:象征着生命流动和自然的美好。
- 兰亭:象征着文化与友谊。
- 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驹隙光阴”意味着什么?
A. 时间短暂
B. 时间漫长
C. 时间无情
D. 时间快乐 -
“喜兰亭修禊”中的“兰亭”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活动?
A. 李白
B. 王羲之
C. 杜甫
D. 白居易 -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春天的喜爱
C. 对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珍惜
D. 对远方的向往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洪适的《满江红》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洪适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洪适的《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