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弟正卿》

时间: 2025-01-27 03:16:48

马迹车尘漫白头,苍生初不待君忧。

且从少傅论中隐,尽要元规拥上流。

东阁官梅动诗兴,洞庭春色入新篘。

归程未觉西庵远,夜夜清伊绕石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迹车尘漫白头,苍生初不待君忧。
且从少傅论中隐,尽要元规拥上流。
东阁官梅动诗兴,洞庭春色入新篘。
归程未觉西庵远,夜夜清伊绕石楼。

白话文翻译:

马车的痕迹和尘埃覆盖了白发,百姓本不需要你来忧虑。
干脆从少傅的隐居言谈中寻求乐趣,尽量向上流社会靠拢。
东阁的梅花激发了我的诗兴,洞庭湖的春色融入了新制的茶中。
回程时并未觉得西庵遥远,夜夜清音环绕着石楼。

注释:

字词注释

  • 马迹:马蹄留下的痕迹;
  • 车尘:车轮带来的尘土;
  • 苍生:老百姓;
  • 少傅:古代官名,掌管礼仪的官员;
  • 元规:指的是社会上层的规范或标准;
  • 东阁:指的是东边的阁楼,此处指代诗人所处的环境;
  • 洞庭:指洞庭湖,是著名的湖泊。

典故解析

  • 少傅:在古代,少傅是一种较高的官职,通常负责教育和礼仪。在此指的是隐居的高人;
  • 清伊:清音,指清脆悦耳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谋,号天隐,金朝文学家,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元好问晚年的时候写的,时值金朝逐渐衰弱,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世事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用“马迹车尘漫白头”来描绘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感慨,马车的痕迹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奔波,白发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接下来的“苍生初不待君忧”一句,表达了对人世间苦难的无奈与不平。虽然诗人心系百姓,但他却意识到苍生并不需要他的忧虑,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且从少傅论中隐”的转折,显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向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在逃避世俗的繁华与苦恼。通过“尽要元规拥上流”,表达了希望在社会中获得认可与地位的愿望。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归程的情景,东阁的梅花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而洞庭湖的春色则象征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结尾的“夜夜清伊绕石楼”,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呼应前面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迹车尘漫白头:描绘了岁月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2. 苍生初不待君忧: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感叹,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3. 且从少傅论中隐: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平静。
  4. 尽要元规拥上流:希望在社会上获得地位和认可。
  5. 东阁官梅动诗兴:梅花的美景激发了创作灵感。
  6. 洞庭春色入新篘:将自然之美与生活结合,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7. 归程未觉西庵远:归途中的宁静和心境的安宁。
  8. 夜夜清伊绕石楼:夜晚的音乐声环绕,增添了诗情画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马迹车尘”比喻岁月的流逝;
  • 拟人:梅花与春色似乎在与诗人交流,激发灵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了美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关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迹车尘:象征着世俗的繁忙与无常;
  • 苍生:代表百姓,体现社会责任感;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激励创作;
  • 洞庭春色: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石楼:象征内心的安静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少傅”是什么职务?

    • A. 教育官员
    • B. 农民
    • C. 商人
    • D. 军官
  2. “马迹车尘”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年轻与活力
    • C. 世俗的纷扰和时间流逝
    • D. 财富与地位
  3. 诗中“东阁官梅动诗兴”意在表达什么?

    • A. 诗人对梅花的喜爱
    • B. 梅花的美丽
    • C. 梅花给诗人带来的创作灵感
    • D. 对梅花的赞美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强调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动乱,表现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金代诗词选》
  • 《元好问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