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西壮士谣》

时间: 2025-01-27 03:32:00

三十未有二十强,手内蛇矛丈八长。

总为官家金印大,不怕百死向沙场。

捉却贺兰山下贼,金鞍绣帽好还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西壮士谣
三十未有二十强,手内蛇矛丈八长。
总为官家金印大,不怕百死向沙场。
捉却贺兰山下贼,金鞍绣帽好还乡。

白话文翻译:

在三十岁之前,我的力量就已过人,手中握着丈八长的蛇矛。
都是因为官家的金印在手,我不怕百死,勇敢上战场。
捕捉到贺兰山下的盗贼,骑上金鞍绣帽就可以荣归故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蛇矛:一种长矛,矛头形似蛇,象征勇武。
  • 丈八长:形容武器的长度,丈八约合2.4米,非常长。
  • 官家:指的是朝廷或政府。
  • 金印: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标志,表明作者是官员。
  • 沙场:战场,征战的地方。
  • 贺兰山:地名,古时常有盗贼出没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金印”作为权力的象征,反映了作者对官职的重视。
  • “沙场”常用来指代战斗和征战,体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汝弼,号天锡,金朝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文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而广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金朝末期,国家动荡不安,边境频频遭到侵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战斗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征西壮士谣》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壮士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勇敢的精神。开篇以“未有二十强”的自信,表现了年轻壮士的豪情与气概;长矛的描写不仅强调了他的武器,也象征了他的战斗力。接下来的“官家金印大”,则暗示了他因官职而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这种责任感使他愿意不怕死去,勇敢地投身沙场。最后一句提到的“金鞍绣帽”,不仅是对胜利归来的期待,也象征着战士荣耀的归宿。这首诗通过对比战斗的艰辛与荣归的喜悦,深刻揭示了壮士们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未有二十强:表达了年轻壮士的自信,三十岁之前就已强大。
  2. 手内蛇矛丈八长:强调了他的武器长且锐利,象征着他勇猛的战斗力。
  3. 总为官家金印大:表明他为官职而战,责任重大。
  4. 不怕百死向沙场:展现了他无畏的精神,对战场的向往。
  5. 捉却贺兰山下贼:描述了他勇于捉贼的壮举,展现英勇。
  6. 金鞍绣帽好还乡:表达了他战后归乡的荣耀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印大”与“百死向”,形成整齐的对称。
  • 夸张:如“丈八长”的蛇矛,既形象又突出勇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现壮士的英勇与对国家的忠诚,传达出一种激昂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蛇矛:象征勇气与战斗。
  • 金印: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 沙场:战斗与牺牲的场所。
  • 金鞍绣帽:荣耀与归乡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器是什么?

    • A. 剑
    • B. 蛛
    • C. 蛇矛
    • D. 弓箭
  2. 诗中提到的贼是在哪个地方?

    • A. 黄河
    • B. 贺兰山
    • C. 长江
    • D. 泰山
  3. 诗人对战斗的态度是:

    • A. 害怕
    • B. 无所谓
    • C. 无畏
    • D. 退缩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兵车行》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可以将《征西壮士谣》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壮志豪情,但《征西壮士谣》更强调对国家的忠诚与战斗的责任,而《将进酒》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畅快与对酒的热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且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金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