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味道》
时间: 2025-01-26 01:0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苏味道
作者:杜审言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白话文翻译:
北方寒冷的天气应该很苦,南方的守军还没有归来。
边地传来羌笛的嘈杂声,北风将戎衣卷起。
雨雪使关山变得昏暗,风霜使草木稀疏。
胡人的战争快要结束,但敌骑依然肥壮。
雁群什么时候才能飞入塞外,龙城又被围了几次?
骑在马鞍上,手握宝剑,笔耕不辍地写信。
皇帝的车驾将返回京城,朋友们在帝都欢聚。
期待着凯旋归来,歌舞共庆春天的辉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应苦:寒冷的北方应该很艰苦。
- 南庭戍未归:南方的守边士兵还没有归来。
- 边声:边境的声音,指的是战斗的声音。
- 朔气:北风带来的寒气。
- 胡兵:指敌方的士兵。
- 虏骑:被俘的敌军骑兵。
- 龙城:指长安,象征着都城。
- 插笔羽书飞:以笔书信,传递消息。
典故解析: “龙城”指长安,古代的都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据鞍雄剑动”表达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审言(约 720年-785年),字审言,号白溪,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作品多表现边塞情怀、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对外战争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北地的寒冷和南方的戍守,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赠苏味道》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通过描绘北方的寒冷和南方的战斗,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思念。诗的开头即以“北地寒应苦”引入,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仿佛能够感受到北方士兵在严寒中戍守的艰辛。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通过对“边声乱羌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边疆战斗的急迫与混乱。同时,诗中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如“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反映出战乱带来的不安和凋零。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与对友人团聚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北方冷得很苦,南方的守军还没有回来。
-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边境传来羌笛的嘈杂声,北风卷起戎衣。
-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雨雪使得关山变得暗淡,风霜使草木稀少。
-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胡人的战斗快要结束,但敌骑依然肥壮。
-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雁群什么时候才能飞入塞外,龙城又被围了几次。
-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骑在马鞍上,手握宝剑,笔耕不辍地写信。
-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皇帝的车驾将返回京城,朋友们在帝都欢聚。
-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期待着凯旋归来,歌舞共庆春天的辉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插笔羽书飞”,赋予书信以生命,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对边疆战士的关怀,反映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地:象征艰苦的环境。
- 羌笛:代表边疆的战斗声。
- 雨雪、风霜:象征战争带来的自然凋零。
- 雁塞:象征归乡的希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地寒应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忧伤
- C. 欢快
- D. 愤怒
-
诗中“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意思是:
- A. 战争即将开始
- B. 战斗已经结束
- C. 战斗即将结束,但敌骑依旧壮大
- D. 胜利就在眼前
-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斗的期待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和平的渴望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凉州词》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关注,但更侧重于对国家政治的思考。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美,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