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中次韵提举赵正之秦亭唱和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30:10

丁丁谷声响,泛泛棹歌来。

净港时吹浪,中流或起埃。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

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丁谷声响,泛泛棹歌来。
净港时吹浪,中流或起埃。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
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

白话文翻译:

谷中的声音清脆响亮,荡漾的河面上传来了橹声。
在清澈的港口,偶尔会有波浪吹起,也可能在河流中掀起尘埃。
我知道这些都是从大地中涌现出来的,几乎就像是开凿山岩一般。
为了国家的兴旺,必须修建好大梁和栋梁,这份功劳应当被铭记。

注释:

  • 丁丁:形容声音清脆的样子。
  • 泛泛:形容水面上荡漾的样子。
  • 净港:指清澈的港口。
  • :尘土、灰尘,这里指水面起的波浪所激起的尘埃。
  • 梁栋:指房屋的主要结构,象征国家的基石。

典故解析:

“帝室须梁栋”中的“梁栋”象征着国家的根基,暗示着修建国家大厦的重要性。古代常用建筑隐喻来形容国家的治理与兴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鼎(1080年-1160年),字德明,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以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著称,曾任职宰相,致力于国家的政治与文化建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赵鼎在朝中为官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建设和治理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当时政治动荡与国家重建的背景。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谷声”、“棹歌”开篇,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乡画面。第一、二句通过音响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河流的生机。接着,诗人用“从地出”和“凿山开”来比喻国家建设的艰辛,体现了对国家发展的深刻关注与思考。最后一句“斯功当念哉”则强调了在国家建设中,大家应当铭记的责任与使命。整首诗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丁丁谷声响:清脆的谷响,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2. 泛泛棹歌来:描述舟行水上的悠然,展现生活的乐趣。
  3. 净港时吹浪:在纯净的港口,波浪轻轻吹起,暗示着变化的不可避免。
  4. 中流或起埃:水中的波动可能会带起尘土,象征着在平静外表下潜藏的动荡。
  5.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国家的繁荣需要从土地中汲取力量,犹如开凿山岩一般艰难。
  6. 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国家的兴盛依赖于良好的治理,而这些成果值得被铭记和赞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建设比作“凿山开”,强调其艰辛。
  • 对仗:如“丁丁”与“泛泛”,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国家建设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注与责任感,强调了在建设中应铭记的使命感。

意象分析:

  • 谷声: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
  • 棹歌:表现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波浪与埃:表征变动与不安,暗示国家治理中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丁丁”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水声
    B. 风声
    C. 谷声
    D. 人声

  2. “帝室须梁栋”中的“梁栋”指的是: A. 建筑的装饰
    B. 国家治理的基础
    C. 个人的成就
    D. 文化的传承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自然的美丽
    B. 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C. 个人的修养
    D. 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涉及对国家与社会的思考。
  • 《春望》 by 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关注,前者更偏向个人情感,后者则侧重于国家治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赵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