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白话文翻译
在行舟途中,柳花纷纷飘落,
我懒散地靠在船边,牵引着菱花,顺着碧绿的水流。
听说扬子江的风光无比美丽,
今天天气晴朗,一起登上望乡的楼台。
注释
- 柳花:指柳树的花,春天时柳树发芽,花絮随风飘落,象征春天的气息。
- 卧引:卧着拉拽,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菱花:菱角的花,常生长在水边,象征着水乡的美丽。
- 信碧流:顺着碧绿的水流,表现出作者与自然的和谐。
- 扬子:指扬子江,是长江的一部分,风光旖旎。
- 望乡楼:指可以眺望家乡的楼台,寓意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字梦得,唐代诗人,生于边陲,后来游历四方,以诗名扬。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邃著称,常常描绘山水风光和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益游历扬子江时,正值春日,柳花飘落,舟行水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行舟》是一首描绘春日水乡景色和表达乡愁的诗。诗人在行舟中,柳花轻轻飘落,菱花随水流动,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的画面。首联中“柳花飞入正行舟”用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接着,诗人卧引菱花,意象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可以看到他在船上悠然自得的情态。
后两句则引入了对扬子江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风光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故乡的思念。诗的结尾“天晴共上望乡楼”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晴朗的天色和高楼的意象结合,象征着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共同分享这一刻的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虽然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却无法忘却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花飞入正行舟:柳花飘落,正好飞入正在行驶的船中,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卧引菱花信碧流:诗人靠在船边,牵引着菱花,顺着碧绿的水流,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闻道风光满扬子:听说扬子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向往。
- 天晴共上望乡楼:在晴朗的天气里,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登上楼台,眺望家乡,体现了浓厚的思乡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花比作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的绽放。
- 拟人:柳花飞入舟中,仿佛有生命般,与诗人互动。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常与离别、思乡联系在一起。
- 菱花:水边特有的植物,代表水乡的独特风景。
- 碧流:象征清澈的水流,表现出自然的纯净。
- 望乡楼: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花飞入正行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
b. 伤感
c. 悠闲 -
“卧引菱花信碧流”中“卧引”是什么意思? a. 坐着牵引
b. 站着引导
c. 躺着拉拽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李益的《行舟》与王维的《鹿柴》同为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李益的诗更偏向于水乡的生动景象和思乡情感,而王维则通过山水表达一种安静的禅意和处世态度。李益的诗更具动感,王维则注重静谧,二者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益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