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目山下作》

时间: 2025-01-26 07:14:10

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

泪添天目水,发变海头山。

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

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天目山下作
作者: 张万顷〔唐代〕

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
泪添天目水,发变海头山。
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
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离开秦地时,今天冬天又来到楚地的关口。
眼泪浸润了天目山的溪水,头发也因思念而变白像海头的山。
告别母亲我向南去,辞别兄长我向北归。
在外做官的生活实在不快乐,常常思念慈爱的面容。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古代的秦国,今陕西一带。
  • :指古代的楚国,今湖北一带。
  • 天目水:天目山的水,象征着思乡的情感。
  • 海头山:可能指海边的山,形容因思乡而变白的头发。
  • 乌南:指母亲所在的地方,向南而去。
  • 雁北:指兄长所在的地方,向北而去。
  • 宦游:指在外做官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天目山:位于今浙江省,是著名的山脉,常作为诗人思乡的象征。
  • 雁南飞、北归:雁的迁徙常常用来比喻人们的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万顷,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情感,风格质朴而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外宦游期间,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苦闷,促使他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登天目山下作》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诗人通过对比离别前后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以“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的对比,展示了作者远离故土的无奈与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眼泪如天目山的水般流淌,象征着他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接着提到“发变海头山”,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深化,表现出岁月的无情与对亲情的渴望。诗中的“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则传达了对母亲和兄长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令人感到心酸。最后一句“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更是凝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在外游历的无奈与对慈母脸庞的永恒怀念。整首诗情真意切,字句之间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亲情的珍视,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岁离秦望:去年我离开秦地,目望着故乡。
  2. 今冬使楚关:如今冬天来到了楚地的关口,暗示着旅途的艰辛。
  3. 泪添天目水:眼泪浸润了天目山的溪水,体现思乡的情感。
  4. 发变海头山:因思念而头发变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5. 别母乌南逝:告别母亲,向南奔去,表达对母亲的依恋。
  6. 辞兄雁北还:告别兄长,向北归还,表达对兄长的怀念。
  7. 宦游偏不乐:在外做官并不快乐,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8. 长为忆慈颜:长久以来只想念慈母的面容,突出对母亲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泪水与头发的变化,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亲情的渴望,突显了人对于家庭和故土的情感依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天目水:象征思乡的情感,流淌的水代表着思念的泪水。
  2. 海头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头发变白意味着经历的沧桑。
  3. 乌南与雁北:分别象征着母亲和兄长,体现了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目水”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水?

    • A. 秦地
    • B. 楚地
    • C. 天目山
    • D. 海边
  2.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感到“宦游偏不乐”?

    • A. 工作压力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自然环境改变
    • D. 生活条件差
  3. 哪一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 A. 去岁离秦望
    • B. 辞兄雁北还
    • C. 泪添天目水
    • D. 长为忆慈颜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送别》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与张万顷的思乡情感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加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情感,而张万顷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出唐诗的独特美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