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扬清浊》

时间: 2025-01-11 20:03:39

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

二渠通作润,万户映皆清。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轻。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合流知禹力,同共到沧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
二渠通作润,万户映皆清。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轻。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合流知禹力,同共到沧瀛。

白话文翻译:

泾水与渭水交汇于秦地,蜿蜒流向帝城附近。
两条水渠共同滋润着大地,万户人家映照着清澈的水面。
明暗的水色各自不同,潺潺的流水声令人陶醉。
岸边空旷,茂密的草丛遮掩,水波荡漾,晨雾轻轻飘荡。
御猎之时我想去垂钓,渔歌唱得正好,水草在清水中漂荡。
汇流之后知道是大禹的力量,最终汇入大海。

注释:

  • 泾渭:泾水和渭水,泾水清澈,渭水浑浊,常用以比喻清浊之分。
  • 逶迤:蜿蜒,形容河流的曲折。
  • 二渠:指泾水和渭水。
  • 明晦:明亮与黑暗,指水流的清澈与浑浊。
  • 潺湲:形容水流轻声流动的样子。
  • 晓烟:清晨的雾气。
  • 御猎:指皇帝的狩猎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牧,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山水景色与民间生活。

创作背景:

《泾渭扬清浊》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泾渭河的水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感悟。

诗歌鉴赏:

《泾渭扬清浊》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诗。全诗以泾水和渭水的交汇为切入点,展现了清浊之分,象征着道德与人性的对立。开篇便以泾渭的地理位置引入,展现出宽广的视野。二渠滋润万户,不仅描绘了自然的丰饶,也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诗中对明暗水色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潺湲的水声中,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和谐的美,仿佛在诉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岸边的景色描写则增强了诗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提到的“合流知禹力”,不仅展示了水流的归宿,也引申出人类的智慧与努力,暗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泾渭横秦野:描绘泾水与渭水交汇的地理位置,引入主题。
  2. 逶迤近帝城:展示河流的蜿蜒与流向,增强画面感。
  3. 二渠通作润:强调水流的滋润作用,象征生活的富饶。
  4. 万户映皆清:水面映照万家,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5. 明晦看殊色:明与暗的水色对比,象征清浊之分。
  6. 潺湲听一声:流水声如歌,表现诗人的沉醉与陶醉。
  7. 岸虚深草掩:岸边空旷,草丛茂密,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8. 波动晓烟轻:晨雾轻轻飘荡,增加画面的灵动感。
  9. 御猎思投钓:抒发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10. 渔歌好濯缨:渔歌声好,表达对渔民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11. 合流知禹力:暗示大禹治水的伟大成就,象征力量与智慧。
  12. 同共到沧瀛:水流最终汇入大海,象征着归宿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水色比喻人性,表现清浊之分。
  • 对仗:整首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之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流水声似乎在诉说,给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以泾渭水流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隐喻社会的清浊与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泾水、渭水:象征清浊与道德的对立。
  • 晨雾:象征宁静与清新。
  • 草丛:象征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泾水与渭水的交汇象征什么?

    • A. 和谐
    • B. 清浊
    • C. 贫富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合流知禹力”暗示了_____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厌恶。(对/错)

答案:

  1. B
  2. 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壮丽与豪情,但更侧重于人文情怀与豪放的气概。
  • 李白《将进酒》:强调人生的畅快与豪放,主题更为奔放,与吕牧的清新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