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俗周方国,推贤汉吏师。
立朝天有喜,仗节玉无疵。
得自南轩学,亲承北面师。
更无工部句,可继八哀诗。
白话文翻译
询问当今的风俗与国家,推崇那些贤德的汉朝官员和师长。
在朝廷中立足,天公赐予快乐,手持节杖如玉般完美无瑕。
我得自南方的学问,亲自承受北方师长的教诲。
再没有工部的诗句,能够承接这八首哀悼的诗篇。
注释
- 问俗:询问风俗。
- 周方国:周朝及方国,指代当时的风俗和国家。
- 推贤:推崇贤人。
- 汉吏师:指汉朝的官吏和师长。
- 立朝:在朝廷中任职。
- 仗节:手持权杖。
- 南轩:指南方的学问或门第。
- 北面:指北方的师长。
- 工部句:工部指的是古代负责工程的部门,诗句此处指代工部所作的诗。
- 八哀诗:指八首哀悼的诗篇,通常是对亡者的祭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作品多涉及时事、人生哲理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追慕,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当时官员风范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古代贤人的询问与推崇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感慨。开篇通过“问俗”和“推贤”,表现了对周朝风俗和汉朝士人的敬仰,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理想的政治信念。在“立朝天有喜,仗节玉无疵”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政治图景:官员应具备的德行与风范,仗节如玉,象征着权力的纯洁与高尚。
接下来的“得自南轩学,亲承北面师”,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师承的尊重,表达出他对古代学问的崇敬和对当前教育的思考。而最后一句“更无工部句,可继八哀诗”,则显示出诗人对当下诗作质量的失望,暗示自古以来优秀作品的稀缺与对未来创作的无奈。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古贤的怀念和对当世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俗周方国:诗人首先询问当时的风俗与国家,体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 推贤汉吏师:推崇那些贤能的汉朝官员,显示出对德才兼备的渴求。
- 立朝天有喜:在朝廷中立足,享受天赐的快乐。
- 仗节玉无疵:形象地描绘出手持权杖的官员,象征着权力的清白与无瑕。
- 得自南轩学:表达自己从南方学者那里获得的知识。
- 亲承北面师:从北方的师长那里接受教诲,体现出对老师的尊重。
- 更无工部句:感叹当下的诗作无法与古代工部的诗句相提并论。
- 可继八哀诗:最后感慨,再也没有诗作能够承接那些经典哀悼之作,表达了对文学传承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如“仗节玉无疵”用玉来比喻权力的纯洁与高尚。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古代贤人和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文学创作与社会风气的失落之感,情感基调深沉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节:象征权力与地位。
- 玉:象征纯洁与高尚。
- 南轩、北面:分别代表不同的知识源泉与教育背景,体现出对学问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看法?
- A. 满意
- B. 失望
- C. 忽视
- 答案:B
-
“仗节玉无疵”中的“节”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权杖
- C. 装饰品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八哀诗”主要是指什么?
- A. 赞美诗
- B. 哀悼诗
- C. 叙事诗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的《春望》和曹彦约的《故福建提刑钟编修挽章二首》,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但杜甫更多的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直接描写,而曹彦约则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对当下的反思来寄托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