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閤围香里,明窗宴坐中。
兵符不须篆,丹转药炉红。
白话文翻译:
在香气四溢的房间里,窗明几净,宴会上欢聚一堂。
不需要用兵符来宣告,药炉中的丹药正翻滚着红色的火焰。
注释:
- 画閤:画有花纹的门扇,指精美的门。
- 围香:房间内散发的香气。
- 明窗:明亮的窗户,象征着光明和清新。
- 兵符:古代用以传达命令的符节,此处比喻不需要战争和冲突。
- 丹转:丹药在炉火中翻滚,表示炼丹或制药的过程。
- 药炉红:象征着药物的热度和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兵符”和“丹药”二者的对比,暗示了和平与安宁的生活状态。古代常用丹药来象征修炼和长生,兵符则与战争和动乱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平,号澄清,浙江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民间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端午节期间,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庆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和平与安宁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端午节的欢庆气氛。首句“画閤围香里,明窗宴坐中”展示了一幅祥和的场景,门口的画閤和室内的香气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兵符不须篆”则引入了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珍视。最后一句“丹转药炉红”不仅描绘了炼丹的场景,还寓意着节日的热烈与生机,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安宁与动乱,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珍视。诗中充满了对家庭团聚、幸福生活的赞美,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画閤围香里:描绘了一个清雅的环境,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愉悦。
- 明窗宴坐中:强调了宴会的欢快气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兵符不须篆: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丹转药炉红:表现出活力与生机,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丹药和兵符分别象征着和平与冲突,营造出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和平安宁的生活,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香:象征着美好、愉悦的生活环境。
- 明窗:代表光明、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兵符:暗示战争与冲突的象征,表现出对和平的向往。
- 丹药:代表健康与长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兵符不须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和平的向往
- C. 对权力的追求
-
“明窗宴坐中”中的“明窗”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暗淡的生活
- B. 光明和希望
- C. 战争的阴影
-
诗中提到的“丹转药炉红”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禁忌的炼丹
- B. 节日的热烈
- C. 冷静的思考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日赐衣》: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传统与文化。
- 《夏日田园杂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与农村生活,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比,范成大的诗更侧重于节日生活的欢快气氛,而李白则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范成大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