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酌
杜甫 〔唐代〕
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白话文翻译:
在深林的傍晚,我缓缓走着,独自打开酒樽慢慢饮酒。
抬头看见蜜蜂黏在飘落的柳絮上,细小的蚂蚁在枯梨树上爬行。
我感到自己的才华和品德不足以自称隐士,反而在幽静的环境中得到了些许的愉悦。
我本没有追求荣华富贵的意图,也不是因为骄傲才逢此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步屦:指穿着的鞋子,步行时的状态。
- 开樽:打开酒樽。
- 仰蜂黏落絮:蜜蜂停在飘落的柳絮上。
- 行蚁:在地上爬行的蚂蚁。
- 薄劣:形容自己才华和品德的不足。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轩冕:指官位和贵族的装饰。
- 傲当时:傲视当时的风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隐士”反映了道教文化中追求隐逸生活的传统,常见于古代文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生于盛唐,经历安史之乱,诗歌风格深刻,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独酌》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处境艰难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独酌》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孤独的心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独酌”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在深林傍晚的饮酒情景。杜甫通过对自然细致的观察——蜜蜂和蚂蚁,表现了他对生命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这一时刻,杜甫的情感似乎得到了释放,尽管他自觉在才华和品德上不足以被称为“隐士”,但在幽静的环境中,他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中“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一句,凸显了杜甫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并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希望在混乱的社会中寻找到一处内心的安宁。这种情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知。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屦深林晚:夕阳西下,诗人踏着鞋子走入深林,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开樽独酌迟:他独自打开酒樽,慢慢饮酒,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
- 仰蜂黏落絮:描绘自然界的细节,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行蚁上枯梨:蚂蚁在枯梨树上爬行,象征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循环。
- 薄劣惭真隐:诗人自觉才华不够,感到惭愧。
- 幽偏得自怡:在幽静的环境中他却能得到一些愉悦。
- 本无轩冕意:他并没有追求名利的想法。
- 不是傲当时:也不是因为骄傲而不屑于世俗。
修辞手法:
- 比喻:蜜蜂和蚂蚁的描写比喻了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语言简练,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在困境中求得内心宁静的渴望,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林:象征隐逸和宁静的环境。
- 酒樽:象征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
- 蜂与蚁:象征生命的细腻与顽强。
- 枯梨:象征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独自开酒樽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的?
A. 山顶
B. 深林
C. 河边 -
诗中提到的蜜蜂是停在什么上面的?
A. 花瓣
B. 柳絮
C. 叶子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
B. 蔑视
C. 淡泊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静谧的赞美,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描写;而杜甫的《独酌》则在孤独中反思自我,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