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苏昌龄》

时间: 2025-01-24 11:43:33

雄文曾读平徐颂,光射磨厓百尺长。

秦府有时容魏徵,韩仇何日报张良。

青草瘴深鸢跕海,碧梧春老凤鸣阳。

扬雄识字知何用,只合终身白发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雄文曾读平徐颂,光射磨厓百尺长。秦府有时容魏徵,韩仇何日报张良。青草瘴深鸢跕海,碧梧春老凤鸣阳。扬雄识字知何用,只合终身白发郎。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阅读过平徐的赞颂之作,光辉照耀着磨厓的高峰。秦王府有时会接纳魏徵,韩愈为何总是向张良请教。青青的草坪深处,瘴气弥漫,海鸥在翱翔。碧绿的梧桐树下,春天老去,凤凰在鸣叫。扬雄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呢?不过是为了终身白头而已。

注释:

  • 雄文:指雄伟的文章或文才。
  • 平徐:指平和的徐氏家族,可能是指《平徐颂》中的内容。
  • 磨厓:指高耸的山崖。
  • 秦府:秦朝的王府,代表权势和接纳的地方。
  • 魏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近臣,寓意贤能之士。
  • 韩仇:指韩愈,唐代文学家,文风豪放。
  • 张良:汉初的谋士,代表智者。
  • 青草瘴:指草地上有瘴气,暗示环境不佳。
  • 碧梧春老:象征春天的老去,生命的消逝。
  • 扬雄:汉代的文学家,代表读书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生于元英宗时期,因游历各地而广泛接触各类文化,诗风独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在诗人思考自身人生价值与社会地位时写成,表达对仕途的迷茫与对知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现了诗人对读书与仕途关系的思考。开头提到的“雄文”和“平徐颂”,彰显了雄伟文字的力量与影响力,而接下来的“秦府”和“魏徵”则引出了政治与权力的现实。诗中对韩愈和张良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与智慧在历史中的重要性。然而,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时,使用了“青草瘴深”和“碧梧春老”这两句,暗示出一种无奈与时光流逝的悲哀。最后一句“扬雄识字知何用”,直指读书的意义,表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古典意象与个人情感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展现出元代文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邃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雄文曾读平徐颂:表达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敬仰。
    • 光射磨厓百尺长:形容作品的辉煌影响。
    • 秦府有时容魏徵:提到历史上有识之士的接纳。
    • 韩仇何日报张良:反映对古代智者的仰慕与追求。
    • 青草瘴深鸢跕海:描绘环境的恶劣与不适。
    • 碧梧春老凤鸣阳: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扬雄识字知何用:对读书的怀疑与反思。
    • 只合终身白发郎:强调读书与人生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和象征,比如“青草瘴深”与“碧梧春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人生态度的矛盾。
    • 采用了典故,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增强诗意的厚重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知识与人生价值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雄文、秦府、青草、碧梧等。
  • 重要意象解释
    • 雄文:象征文化的力量与影响。
    • 秦府:代表权力与社会地位。
    • 青草: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美好。
    • 碧梧:象征历经岁月而不衰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魏徵”是什么身份?
      • A. 儒生
      • B. 政治家
      • C. 将军
      • D. 商人
    2. 诗人对读书的态度是什么?
      • A. 热衷
      • B. 怀疑
      • C. 忽视
      • D. 尊重
    3. “碧梧春老”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悲伤
      • C. 快乐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诗词对比
    • 比较杨维桢的《寄苏昌龄》与李白的《静夜思》,二者都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的思索,但李白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杨维桢则结合了社会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历史文化中的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