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赠祖高上人》

时间: 2025-01-11 02:14:57

黄山别久阻再披,青山路远终未窥。

忽逢隐静高监寺,不但学禅仍学诗。

禅机最上吾不会,诗笔少亲今老退。

青山卧冢谪仙才,功名孰愈凌歊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山别久阻再披,青山路远终未窥。忽逢隐静高监寺,不但学禅仍学诗。禅机最上吾不会,诗笔少亲今老退。青山卧冢谪仙才,功名孰愈凌歊台。

白话文翻译:

与黄山分别已久,再次相见被阻隔;青山之路遥远,始终未能一窥其貌。忽然遇到隐静的高监寺,他不仅学习禅理,还学习诗歌。禅的最高境界我不懂,写诗的技艺也因年老而衰退。青山下埋葬着被贬谪的仙才,谁能超越凌歊台的功名?

注释:

  • 黄山:指黄山,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青山:泛指山,这里可能指诗人向往的山。
  • 隐静高监寺:指一位名叫高的监寺,隐居静修。
  • 禅机:禅宗的深奥道理。
  • 诗笔:写诗的技艺。
  • 卧冢:指埋葬。
  • 谪仙才:指被贬谪的才子。
  • 凌歊台:古代著名的观景台,象征功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禅理和诗歌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淡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赵蕃晚年的心境,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禅理和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山和青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隐静高监寺”不仅学禅还学诗,反映了诗人对禅理和诗歌的双重追求。最后两句“青山卧冢谪仙才,功名孰愈凌歊台”则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漠,认为真正的才华不应被功名所束缚,而是应该像被贬谪的仙才一样,安然于青山之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山别久阻再披:诗人很久没有再见到黄山,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思念。
  2. 青山路远终未窥:诗人向往青山,但路途遥远,始终未能一窥其貌。
  3. 忽逢隐静高监寺:忽然遇到隐居静修的高监寺,引出下文对禅理和诗歌的讨论。
  4. 不但学禅仍学诗:高监寺不仅学习禅理,还学习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这两者的向往。
  5. 禅机最上吾不会:诗人自谦不懂禅的最高境界。
  6. 诗笔少亲今老退:诗人自述写诗的技艺因年老而衰退。
  7. 青山卧冢谪仙才:青山下埋葬着被贬谪的仙才,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尊重。
  8. 功名孰愈凌歊台:诗人认为功名不如真正的才华重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黄山”与“青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自谦:诗人自谦不懂禅的最高境界和写诗的技艺衰退。
  • 象征:“凌歊台”象征功名,与“谪仙才”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漠。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禅理和诗歌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淡漠。诗人通过对比自然与人生,表达了对真正才华的尊重和对功名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黄山:象征诗人向往的自然美景。
  • 青山:象征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
  • 隐静高监寺:象征禅理和诗歌的结合。
  • 凌歊台:象征功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山”和“青山”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美景与宁静生活 B. 功名与才华 C. 禅理与诗歌 D. 人生与自然

  2. 诗中的“隐静高监寺”是做什么的? A. 学习禅理 B. 学习诗歌 C. 学习禅理和诗歌 D. 隐居静修

  3. 诗中的“凌歊台”象征什么? A. 自然美景 B. 宁静生活 C. 功名 D. 才华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诗作,如《题西林壁》等,了解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如《山居秋暝》,探讨两位诗人在表达自然与人生关系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